1.出现原因
(1)各个诸侯国在混战的局面下要求政治改革,以便在相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
要各种理论的指导。
(2)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
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
(3)封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4)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天文学、数学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6.联系时政热点,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和文化观。
第十五专题 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化
●主干知识整合
5.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及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有两个明显目的:一是培养殖民地人才;二是混淆和动摇民众的爱国和民族精神,为其政治侵略服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也为西学传人中国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使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引起内部的观念对立和斗争(对封建地主阶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都是如此)。
4.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过程、影响及其特点。①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②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③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三、复习提示 1.掌握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过程、影响。 2.把握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过程、影响及特点。 3.掌握中国科学文化近代化的轨迹。先是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后是“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于是不自觉或自觉地向西方学习.开始了西方近代文明首先是近代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此过程中有激烈的冲撞,有艰难的移植,也有别具匠心的创造,最后导向中国科学文化的近代化。
3.近代前期文化的两个阶段三个层次。
两个阶段:第一,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第二,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三个层次:第一,技术成果(器物层);第二,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第三,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层)。
2.从鸦片战争到1 919年,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此后30年里,中国近代化虽有所深化,但发展缓慢,效果并不明显,近代化未能实现。
1.西学东渐的概念。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人、渗透。这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也是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历史。
7.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6.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主张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弘扬平等人权,是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5.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