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对治国思想的选择与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史学界认为: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这种治国模式的形成,在秦汉以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选择和探索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管理上享有充分的民族,治理国家的思想处于萌芽状态。在奴隶社会,王
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产生阶级和国家,统治者以宗法等级制度和武力来维护奴隶主阶
级的统治。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局面,其中儒家、法家、
道家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选择奠定基础。秦在法
家思想的指导下,巩固了统一,但也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反而
导致秦的灭亡。西汉之初,采取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并且在以后大动乱之
后都会采取这种策略。西汉汉武帝在位时期,为了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董仲舒吸收道家
和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加以改造,并被汉武帝所接受,“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证明:在动荡年代,法家思想能实现大一统;动荡结束之初,道家的无为政治能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后,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互相融合的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教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论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委手段的治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
3、文学艺术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当时社会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如两宋时期多民族国家并立,国家分裂,陆游的诗反映了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从唐代传奇到明清生活也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2、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繁荣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它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这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分析:①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②政治因素: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③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④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⑤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开明政策,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1、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初唐和盛唐政治的清明与经济的繁盛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是文化成果的灿烂;明清时期政治上的衰落和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此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有反作用。比如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在观念上的反映,反过来它又为历史变革起了摧毁廓新、敷陈新义。
4、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变化
⑴儒家思想
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②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
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③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未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
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④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⑤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⑥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⑦明中叶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⑵进步的思想家及其思想
①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②东汉:王充著《论衡》深刻批判谶纬神学。
③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④清初:a.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只重农部重商的重农抑商政策。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b.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c.王夫之:是以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倚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否定理学家主静地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地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3、中国古代的宗教及其传播
⑴佛教: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进入中国中原地区。②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
法,白马驮经,建造白马寺,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③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流
行,统治者广修寺塔,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
曾两次灭佛。④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备受宠遇。隋唐时的佛教渐趋中国化,形成许多
宗派,以禅宗流传最广。
⑵道教:①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黄老学说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了道教。《太
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②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
生不老,道教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③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洪景吸收佛教教
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④唐宗室奉老子为
祖先,道教拥有特殊地位。唐玄宗在位时,道教极盛。
2、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概况
⑴春秋:《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尚书》是夏商周三代一些历史
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相传也由孔子编订。
⑵两汉:①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
的历史。②东汉班固的《汉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代的历史。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私家修史之风盛行,仅撰写晋史一项就有20多家。刘宋范晔的《后
汉书》和魏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编撰水平最高,被后人列入“前四史”。
⑷唐朝:我国开始确立官修正史的制度,修史规模超过前代。突出成就有刘知己撰写的
《史通》,这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著作;还有史学家杜佑撰写的《通典》,这是我国
第一部典章制通史。
⑸两宋:①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上起战国,下至
五代,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②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是我国第一部
纪事本末体史书,该书的特点是将编年与纪传两种体例合而为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编
纂学的新体例。③《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我国史学领域
中开创的新体例。
1、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概况
⑴春秋: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他的“学而优
则仕”思想,实质是举贤的思想;他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德才兼备的人才思
想,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⑵秦汉:①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用统一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②汉武帝创建中央太
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建立起中国封建官学制度,以儒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①官学时废时兴,私学成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倍受重视。
②少数民族和落后地区教育同时起步。③儒、玄、道、佛各类学派共占教育殿堂。
⑷隋唐:①唐太宗和唐玄宗重视发展教育。官方在京师办有国子学、太学,在地方办有
州学、县学等,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典。②专科学校开始建立,如律学、书学、算学
等。③除官学外,私人聚徒讲学也很兴盛。
⑸两宋:①由于印刷术的普及等原因,宋代教育超过前代,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王安石
变法时曾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②私人讲学的书院在北宋时兴起,南宋时大盛,有
书院20余所。
⑹明朝:中央官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学生称监生,地方有府、州、县学,体
现出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适应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明中期以来,书院较兴盛。
⑺清朝:沿袭明制,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2、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⑴美术
①春秋战国:a.长沙楚国遗址出土地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b.四川出土地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表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
②两汉: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汉代帛画的精品。山东嘉祥武梁祠等地的画像石,四川、河南地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著名画家有三国时期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④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考点。杰出的画家有初唐的阎立本(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和盛唐的吴道子(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等。
⑤北宋a.随着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b.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北宋东京汴河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⑵音乐
①战国: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了天竺
乐、扶南乐、高丽乐等。
③隋唐:隋唐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隋代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著名乐曲有《秦王破阵乐》。
⑶雕塑
①夏商周:商周两朝雕塑盒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顶峰。商朝青铜器早期就出现平雕和浮雕
两种技术;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
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这时期青铜艺术的杰作。
②秦汉:精品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奴婢伎乐俑和动物俑三类。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
也是富有艺术价值的陶塑艺术。青铜铸像水平高超,代表作有秦陵彩绘铜车马、武威
铜奔马。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石门石窟等石窟艺术。
④隋唐: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⑷文字书法
①半坡氏族:出土的陶钵口沿上刻有符号二三十种,可能是原始文字的最早起源。
②商周:a.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与今天
汉字基本相同。b.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古时青铜器也称金而得名。古代
青铜器多以钟、鼎为代表,故又称钟鼎文。在金属器物上铸刻,习称铭,金文又称铭
文。商朝青铜器上文字很少,一般仅有极少的人名或族名;西周开始有了长篇铭文。
③秦朝: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又出现了隶书。
④东汉: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书法家有蔡邕。
⑤三国: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⑥东晋:王羲之地楷书达到独立完美境地,他还擅长行书、草书。代表作《兰亭序》、
《黄庭经》。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
⑦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著名书法家有由隋入唐
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
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了“柳体”,
代表作有《神策军碑》;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怀素等。
⑧宋代:著名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Ⅲ 思想、教育、史学篇
1、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⑴诗词
①春秋:相传由孔子编订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0多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的诗歌。
②战国:屈原用楚国方言,利用民间歌谣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成为“楚辞体”,代表作《离骚》。
③两汉:乐府诗流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④三国:“建安文学”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七哀诗》和蔡琰《悲愤诗》等。
⑤东晋:陶潜诗这一时期著名诗人,田园诗的鼻祖,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归去来辞》等。名作《桃花源诗》和诗序《桃花源记》,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⑥南北朝:乐府诗最为流行。南方民歌代表作有《采桑度》、《子夜歌》;北方民歌有名的有《敕勒歌》、《米兰辞》。
⑦唐朝:a.初唐: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陈子昂市唐诗革新的先驱。b.盛唐:诗歌成就最大,诗人辈出。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其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成就最高。李白的《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是千古绝唱。c.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生活,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是这类诗的代表。D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别创新格,他们的咏史诗感人至深。
⑧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⑨两宋:▲词:a.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他拓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给词注入强劲的生命力。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b.柳永的词具有市民气息,是婉约派的代表流传很广,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c.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是婉约派的代表,感情真挚,语言清 新雅洁,明白如画,生活气息很浓。d.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得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作品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e.陆游:因为主张坚决抗金,他的词不乏感慨国事的悲愤激情。陆游也有一些婉丽飘逸的词作,如《钗头凤》写得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诗:a.南宋的陆游:代表作《示儿》。b.金朝的元好问:他的诗风格沉郁,豪放悲凉,被称为“丧乱诗”。
⑵散文
①战国:诸子散文中孟子的文章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令人钦服。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是诸子中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他的《秋水》、《逍遥游》等都是古代文学名篇。
②两汉:赋的兴起,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东汉班固的《两都赋》。
③南北朝:骈文代表作有江淹的《恨赋》、庾信的《哀江南赋》。
④唐朝:中唐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继承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创造出反映现实生活,易于说理、叙事、言情的新散文体,得到社会认同,形成古文运动。
⑤宋朝:晚唐五代以来,文风日趋浮华,同这种浮华的文风相对立,北宋出现了古文运动,古文逐渐成为北宋文坛的主流。古文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他主张诗文革新,强调作品应有充实的内容和自然的风格。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除欧阳修外,还有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加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后人称之为“唐宋八大家”。
⑶小说
①唐朝:由于城市的繁荣,为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学领域出现了情节多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如《枕中记》。代表作有《任氏传》、《李娃传》、《柳毅传》等。
②东晋南朝:志怪小说有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东晋干宝的《搜身记》。
③宋代:话本是宋代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先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传授,后经记录整理,流传中不断补充,因而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比较高。
④明清
书名 |
作者 |
成书时间 |
特点 |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元末明初 |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水浒传》 |
施耐庵 |
元末明初 |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西游记》 |
吴承恩 |
明朝 |
一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 |
《红楼梦》 |
曹雪芹(80回)和高鄂(40回) |
清朝 |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儒林外史》 |
吴敬梓 |
清朝 |
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
《聊斋志异》 |
蒲松龄 |
清朝 |
我国古代优秀短篇小说 |
⑷戏曲
①宋代:金时期,戏剧艺术盛行,诸宫调是这一时期说唱文学的总称。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根据唐代传奇《莺莺传》改变而成,成功地塑造了张生和黄莺莺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艺术形象。
②元代:元曲是元杂居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居巴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元代的剧作家人才辈出,关汉卿是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创作60多种剧本,悲剧《窦娥冤》是代表作。
③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
④清朝: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形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