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
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
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B.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译:从前吴王夫差在我们的国君和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面。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译: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译:我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
3.下列每组词语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知:
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④孰为汝多知乎
B.诚:
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④帝感其诚
C.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D.为:
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③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④公为我献之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
B.今夫差衣犀之甲者又三千。
C.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廷若市。
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共(gōng)其乏困 肆(sì)其西封
阙(què)秦利晋 会(kuài)稽
B.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皆朝(cháo)于齐 释其政(zhēng)
C.必唾(chuí)其面 大臣强(qiǎng)谏
盛(shèng)气揖之 恃辇(niǎn)而行
D.没(mò)死以闻 膏腴(yú)之地
约车百乘(chéng) 填沟壑(hè)
(二)文言文的诵读与训练
学习文言文要做到如下几点:多朗读、多背诵、勤做练习、勤查工具书。
本单元提到诵读,诵读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文言文中有些字有两个乃至三四个读音,有些字还有异读情况,这是一个重要知识点。文言文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它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乃使其从者衣褐”中的“衣”,现代汉语只作名词用。但在文言文里,除了作名词时读音和现在一致外,还可用作动词。在这句话中“衣”作“穿”讲,读“yì”。
2.通假异读。甲字通假为乙字,即读乙字的音。由于古今音变,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会有不同。如“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中的“内”通“纳”,就得读“nà”而不读“nèi”。
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如“周景王之无射也”(《石钟山记》)中的“射”应读“yì”,不要误读为“shè”。当然,凡依照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已明令废读古音、统读今音的,就读今音。如“叶公好龙”中“叶”是姓,古音读shè,现统一读yè。这种情况也应当注意。
布置作业
(一)文学常识
1.《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为春秋时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人左丘明著。
2.《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据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后人有异议。
3.刘向与《战国策》: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省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编订《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而成,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