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特别是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共存问题。
电解质理论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弱电解质参与的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和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理论与生物学科之间的渗透等。重要知识点有: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及计算。
4.用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在日常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化学问题。
3.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平衡的有关图像问题
2.等效平衡和等效假设问题是化学平衡问题中的难点
等效平衡的判断和等效平衡之间各物理量的比较结果
条件 |
等效的条件 |
结果 |
恒温恒容 (△n(g)≠0) |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量相同 |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n、c均相同 |
恒温恒容 (△n(g)=0) |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等比例 |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相同,n、c同比例变化 |
恒温恒压 |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等比例 |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c相同,n同比例变化 |
一定要从三个方面(外界条件、等效的条件、等效后的比较结果)去理解,但最重要的是结果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平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对特殊平衡移动问题要善于归纳、总结,如:
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⑴在温度、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某种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平衡移动问题
解题关键:对于:aA(g) bB(g)+cC(g)或bB(g)+cC(g)aA(g),当T、V不变时,加入A气体,平衡移动的结果由压强决定。相当于增大压强。而加入B或C,则平衡的移动由浓度决定。因此,在此条件下加入A气体,对于:aA(g) bB(g)+cC(g),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最终结果与气态物质的系数有关,若a>b+c,则A的转化率增大,若a<b+c,则,A的转化率减少,若a=b+c,则A的转化率不变。其它物理量变化也通过压强可以判断。对于:bB(g)+cC(g)aA(g)加入B或C,B或C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要注意,加入哪物质,哪个物质的转化率减小,另一个物质的转化率增大。
⑵在温度、压强不变的体系中加入某种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平衡移动问题
解题关键:对于:aA(g) bB(g)+cC(g)或bB(g)+cC(g) aA(g),当T、P不变时,加入A气体,平衡移动的结果是不移动。而加入B或C,则平衡的移动由浓度决定。
5.晶体结构理论
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⑵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⑶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