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5084  285092  285098  285102  285108  285110  285114  285120  285122  285128  285134  285138  285140  285144  285150  285152  285158  285162  285164  285168  285170  285174  285176  285178  285179  285180  285182  285183  285184  285186  285188  285192  285194  285198  285200  285204  285210  285212  285218  285222  285224  285228  285234  285240  285242  285248  285252  285254  285260  285264  285270  285278  447090 

20. 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先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如今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史书记载,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这表明                   (   )

①商业繁荣   ②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

③阶级矛盾缓和   ④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19. 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天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   )

A.唐代苏州的风俗       B.元代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D.晚清的文学创作

试题详情

18. 封建社会的污染充分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具有很大影响

B.唐朝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确定了三省六部制度

C.北宋将死刑复核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

D.《大明律》采用“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量刑原则

试题详情

17.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 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试题详情

16. 《齐民要术》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下面哪位人物提出了与此针锋相对的观点     (  )

A.商鞅        B.黄宗羲     C.唐太宗    D.王夫之

试题详情

15. 在下列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14.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

A.严刑峻法的现象有所改变    B.执法过程开始渗透儒家伦理思想

C.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D.统治者强调和谐的统治理念

试题详情

13.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试题详情

12.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试题详情

11.若图示区域内180°经线与晨昏线的交点12点日出,则M点   (   )

A.0点日出         B.12点日落   

C.将向高纬移动       D.将向南移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