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设集合A=, B=, 函数=则的值为( )
(A)0 (B)2 (C)1 (D)4
4、已知函数,且的解集为(-2,1)则函数的图象为( )
3、下列各图中,可表示函数y=f(x)的图象的只可能是( )
2、设全集={1,2,3,4,5},,则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
(A) 3 (B) 4 (C) 7 (D) 8
1、已知集合A=,B=,则A与B的关系是( )
(A) A (B) (C) (D)
28.(14分)
20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一代被称为“80后”。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就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做主”,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看重产品的夸耀性、符号性和个性化。追求享受和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互相攀比,品牌意识鲜明。倾向超前消费--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许多人很少考虑为将来而储蓄,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常常是“月光一族”。虽然经济能力不强,但敢于贷款买车、买房。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⑴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8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6分)
(2)针对“80后”消费现象,准备向该群体就“做理性的消费者”问题发出倡议。如果让你执笔书写这份倡议书,请列出提纲要点。(8分)
27.(18分)
材料一: 2005年-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9 422 |
10 493 |
11759 |
13786 |
15781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2 936 |
3 255 |
3587 |
4140 |
4761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7.7 |
36.7 |
35.8 |
36.3 |
37.9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2 |
45.5 |
43.0 |
43.1 |
43.7 |
注: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4%。按年均纯收入1196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 007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7%,油脂价格上升26.7%,鲜蛋价格上涨了22.9%。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价格均涨幅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材料二:对于收入分配问题,中共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一系列的会议,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会议强调应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1)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实现社会公平。(12分)
26.(18分)
材料一:海关总署2008年1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这是我国出口额7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当前,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国际需求大幅度收缩,而我国人口众多,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当中,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当前我国特别强调扩大消费需求的原因。(8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请你谈谈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10分)
25.根据下面中国近十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适宜增加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利率
B.b点适宜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利率
C.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
D.d点适宜压缩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利率
第Ⅱ卷(本卷共3大题,共50分)
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