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写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_______
5、设集合M={-1,0,1},N={a,a2},则使M∪N=M成立的a的值是_____
4、已知集合A={x|x<a},B={x|1<x<2},且A∪(CR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已知M∪{1}={1,2,3},则集合M的个数是______
2、已知集合A={x|x>0},B={x|x<3},,则A∪B=_____
1、已知集合A={x|x>0},B={x|-1≤x≤2},则A∪B=_____
30.(10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一种伴遗传病(致病基因为X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过多”“缺乏”表示)。
患儿 |
体内苯丙酮酸含量 |
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含量 |
基因型 |
食疗前 |
|
|
|
食疗后 |
正常 |
|
|
②若用基因工程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其基本思路是什么?
解析:(1)题干中已知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R_XBX-×R_XBY)生下一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rrXbY),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用分别分析法逐一确定横线上都为隐性基因,即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RrXBXb与RrXBY。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XBXb×XBY→1/4XbY,患乙病的概率为Rr×Rr→1/4rr,则该孩子患病的概率,即只患甲病和只患乙病及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4+1/4-1/4×1/4=7/16;只患乙病的概率为(1-1/4)×1/4=3/16;由于这对夫妇有基因型XBY,所以他们所生女儿不可能得甲病,若所生孩子两病都患,其性别一定是男性。(2)①人体内的基因一般都是成对存在的,从题干中已知苯丙酮尿症患儿缺少显性基因H,其基因型为hh,食疗不影响其基因型。食疗前患儿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来自食物中的苯丙氨酸不能在苯丙氨酸羟化酶作用下正常地转化为酪氨酸,而沿非正常途径转化为苯丙酮酸,患儿体内苯丙酮酸过量。食疗后由于该患儿基因型不变,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仍然缺乏,但通过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取,该患儿体内苯丙酮酸含量会恢复正常。②若用基因疗法,可迁移教材中基因工程的四步曲:获取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进行回答,这里的目的基因是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
答案:(1)RrXBXb RrXBY 7/16 3/16 男性 (2)①
患儿 |
体内苯丙酮酸含量 |
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含量 |
基因型 |
食疗前 |
过多 |
缺乏 |
hh |
食疗后 |
正常 |
缺乏 |
hh |
②获取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将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与病毒结合;将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与病毒的结合体导入患者体细胞;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29.(9分)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设,如下图所示。
(1)在假说甲和假说乙中,湖泊Ⅰ和湖泊Ⅱ中的两种鱼的祖先各是哪种鱼?
(2)DNA分析表明,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湖泊Ⅱ中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这一证据支持哪个假说?
(3)假说甲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什么?
(4)什么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是一个物种?
解析:题干中的“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是一句关键性的话,暗示了两湖泊在发洪水时鱼可能混在一起。
答案:(1)假说甲: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
(2)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
(3)不符合。因为假说没考虑当地“有时会发洪水”这一实际情况。
(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或若两种鱼杂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
28.(11分)下图为五种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育种方式,原理是____。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_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
(2)B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如果F1的基因型为Aa,则B、C形成的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
(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____。
(5)G~J的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和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________。
解析:解答该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几种育种方式的原理、优点、过程。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因为后代获得的是纯合体,所以明显地缩短了育种年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是可以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生物的性状。
答案:(1)杂交 基因重组 单倍体 可明显缩短 育种年限 (2)花药离体培养法AA或aa (3)基因突变 (4)秋水仙素 (5)基因工程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全能性
27.(13分)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_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表现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______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________,花药壁植株__________。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为了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我们首先应该在自然界已有的水稻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品种抗病无芒(RRbb)与感病有芒(rrBB)杂交,获得的杂交品种抗病有芒(RrBb);第二年当杂交品种抗病有芒(RrBb)开花时,收集它们产生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由于抗病有芒(RrBb)减数分裂时能产生基因型为RB、Rb、rB、rb的四种花粉,经离体培养后能得到基因型为RB、Rb、rB、rb的四种单倍体幼苗,它们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是12条,并且都是高度不育、不结实。这四种单倍体幼苗染色体自然加倍后,基因型分别为RRBB、RRbb、rrBB、rrbb,都是纯合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是24条,并且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可育、能结实。花药的基本结构为外面的花药壁和里面的花粉,花药壁是母本的正常体细胞,基因型为RrBb;花粉的产生则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基因型为RB、Rb、rB、rb。由花药壁细胞经过组织培养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基因型为RrBb,是杂合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4条,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可育并且能结实。故鉴别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实际就是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别方法--自交。
答案:(1)RrBb (2)RRbbrrBB (3)可育结实24条 (4)可育结实24条 (5)自然加倍基因型纯合基因型杂合 (6)将植株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