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5347  285355  285361  285365  285371  285373  285377  285383  285385  285391  285397  285401  285403  285407  285413  285415  285421  285425  285427  285431  285433  285437  285439  285441  285442  285443  285445  285446  285447  285449  285451  285455  285457  285461  285463  285467  285473  285475  285481  285485  285487  285491  285497  285503  285505  285511  285515  285517  285523  285527  285533  285541  447090 

10.哥伦布在《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不断进入陛下的财库中。”其中的“公平交易”               (   )

①本质上是殖民和奴役      ②促进了所到之处的繁荣

③有利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④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9.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水利设施的兴修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推动

试题详情

8.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   )

A.封建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

试题详情

7.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渊源不同

试题详情

6.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强调的是历史评价应该                           (   )

A.以中国发展水平为标准           B.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C.以民族优越理论为依据          D.从内外两个方面去认识

试题详情

5.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符的是 (   )

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B.任何局部变革从长远看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试题详情

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现代工业文明在政治上以‘民主’作为自己的旗帜。但这时的民主已不再是古希腊时代的那种幼稚的‘古典民主’了”。其中古希腊民主的“幼稚”之处的表现包括                  (   )

A.适用范围的限制  B.民主程序的僵化 C.财产等级的制约  D.人民主权的确立

试题详情

3.下列古代政治制度中既可以减轻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增强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又能够提高行政效率的是                      (   )

A.西汉中朝外朝制度           B.元朝行省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试题详情

2.我国古代历史上,对于用人历来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一个是“任人唯贤”。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任人唯亲的是          (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

试题详情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通鉴纪事本末》   D.《汉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