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5534  285542  285548  285552  285558  285560  285564  285570  285572  285578  285584  285588  285590  285594  285600  285602  285608  285612  285614  285618  285620  285624  285626  285628  285629  285630  285632  285633  285634  285636  285638  285642  285644  285648  285650  285654  285660  285662  285668  285672  285674  285678  285684  285690  285692  285698  285702  285704  285710  285714  285720  285728  447090 

2、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应用.

试题详情

1、掌握"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常用的方法;

试题详情

Ⅰ.课题导入

[创设情境]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距离和高度,这些实际上都可转化已知三角形的一些边和角求其余边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航海生活中,人们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在浩瀚无垠的海面上如何确保轮船不迷失方向,保持一定的航速和航向呢?今天我们接着探讨这方面的测量问题。

Ⅱ.讲授新课

[范例讲解]

例1、如图,一艘海轮从A出发,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67.5 n mile后到达海岛B,然后从B出发,沿北偏东32的方向航行54.0 n mile后达到海岛C.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A出发到达C,此船应该沿怎样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多少距离?(角度精确到0.1,距离精确到0.01n mile)

学生看图思考并讲述解题思路

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边所对的角ABC,即可用余弦定理算出AC边,再根据正弦定理算出AC边和AB边的夹角CAB。

解:在ABC中,ABC=180- 75+ 32=137,根据余弦定理,

AC= = ≈113.15

根据正弦定理, =    sinCAB =  = ≈0.3255,

所以 CAB =19.0,   75- CAB =56.0

答:此船应该沿北偏东56.1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113.15n mile

例2、在某点B处测得建筑物AE的顶端A的仰角为,沿BE方向前进30m,至点C处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2,再继续前进10m至D点,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4,求的大小和建筑物AE的高。

解法一:(用正弦定理求解)由已知可得在ACD中,

     AC=BC=30,     AD=DC=10,    ADC =180-4

    = 。     因为  sin4=2sin2cos2

   cos2=,得  2=30   =15,  在RtADE中,AE=ADsin60=15

答:所求角为15,建筑物高度为15m

解法二:(设方程来求解)设DE= x,AE=h

    在 RtACE中,(10+ x) + h=30    在 RtADE中,x+h=(10)

    两式相减,得x=5,h=15    在 RtACE中,tan2==

2=30,=15

 答:所求角为15,建筑物高度为15m

解法三:(用倍角公式求解)设建筑物高为AE=8,由题意,得

BAC=,  CAD=2,   AC = BC =30m , AD = CD =10m

在RtACE中,sin2=------ ①   在RtADE中,sin4=, ---- ②

  ②① 得    cos2=,2=30,=15,AE=ADsin60=15

答:所求角为15,建筑物高度为15m

例3、某巡逻艇在A处发现北偏东45相距9海里的C处有一艘走私船,正沿南偏东75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我海岸行驶,巡逻艇立即以14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着直线方向追去,问巡逻艇应该沿什么方向去追?需要多少时间才追赶上该走私船?

师:你能根据题意画出方位图?教师启发学生做图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这道题的关键是计算出三角形的各边,即需要引入时间这个参变量。

解:如图,设该巡逻艇沿AB方向经过x小时后在B处追上走私船,则CB=10x, AB=14x,AC=9,

ACB=+=

(14x) = 9+ (10x)  -2910xcos

化简得32x-30x-27=0,即x=,或x=-(舍去)

所以BC = 10x =15,AB =14x =21,

又因为sinBAC ===

BAC =38,或BAC =141(钝角不合题意,舍去),

38+=83

答:巡逻艇应该沿北偏东83方向去追,经过1.4小时才追赶上该走私船.

评注:在求解三角形中,我们可以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得到两个解,但作为有关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必须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Ⅲ.课堂练习

课本第16页练习

Ⅳ.课时小结

解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

(1)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依次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之。

(2)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几个三角形,这时需要选择条件足够的三角形优先研究,再逐步在其余的三角形中求出问题的解。

Ⅴ.课后作业

   《习案》作业六

试题详情

重点:能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特点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角的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关于角度的问题

试题详情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试题详情

2、通过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相应能力,让学生有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来,逐步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试题详情

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计算角度的实际问题

试题详情

(1)定理的表示形式:

(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试题详情

[探索研究]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在RtABC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又,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思考1: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1)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则,              C

同理可得,                b        a

从而               A     c     B

(2)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

思考2:还有其方法吗?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问题。

(证法二):过点A作单位向量,   由向量的加法可得  

     

     

  

 ∴,即

同理,过点C作,可得      从而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

即存在正数k使

(2)等价于

思考: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题分析]

例1.在中,已知cm,解三角形。

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根据正弦定理,

根据正弦定理, 

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练习:在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   (2)

例2. 在中,已知cm,cm,,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边长精确到1cm)。

解:根据正弦定理,

        因为,所以,或

⑴ 当时, 

⑵ 当时,

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课堂练习

第4页练习第2题。

思考题:在ABC中,,这个k与ABC有什么关系?

试题详情

如图1.1-1,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