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5833  285841  285847  285851  285857  285859  285863  285869  285871  285877  285883  285887  285889  285893  285899  285901  285907  285911  285913  285917  285919  285923  285925  285927  285928  285929  285931  285932  285933  285935  285937  285941  285943  285947  285949  285953  285959  285961  285967  285971  285973  285977  285983  285989  285991  285997  286001  286003  286009  286013  286019  286027  447090 

19.(2009·包头3月)材料一 下图是某区域同一条河流上游、下游河床剖面示意图,图中数值分别是河堤高度、河床高度、河床的经度和纬度。

材料二 下图是该河流某水文站测得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月均气温和月均径流量曲线图。

材料三 下表是该河流中下游洪水灾害历史统计资料。

年份
前206年-1950年
1951年-2000年
河流决口
1561次
13次
灾情等级比
特大水灾:21.6%
特大水灾:18.3%
大水灾:44.7%
大水灾:47.1%
一般水灾:33.7%
一般水灾:34.6%

(1)河流截面甲段的两岸河堤相距约________米(取整数),河流截面乙段河水流向为________;在甲、乙两河段中,位于上游河段的是________。

(2)下图中反映甲河段河水流向以及与地下水补给关系的是________,分析这种补给关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该河流中下游多洪水灾害的原因,其根本的治理措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甲河段两岸河堤位于同一经线上,纬度差为8″。根据同一经线上相差1纬度,距离约为111.1km,可算出两河堤相距为×8≈247m。根据甲、乙两河段的经纬度可判断该河为黄河,结合乙河段截面为东西向,可判断此处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或自北向南流;结合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及题干中河流“上游、下

游”信息和河流两岸侵蚀程度,可判断该处为河流上游,则流向为自南向北,在中游河段才是自北向南流。第(2)题,甲河段为下游,是典型的地上河,则河水补给地下水,而地下水不可能或很少补给河水。判断时要注意把握两点:①无论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是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流动;②当河水流向与地下水位线弯曲方向一致时,说明河水补给地下水。图B符合以上两点,故正确;而图D中河流流向表明地势南高北低,但潜水位线表明地势北高南低,故本图有错。该河段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必然易引起盐碱化等问题。第(3)题,黄河中下游洪灾的原因,包括自然方面的降水,以及人为方面的植被破坏,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在下游形成地上河,根治的措施重在植被保护,减轻水土流失。

[答案] (1)247 自南向北 乙 (2)B 河水渗漏,洪水季节易引起河堤崩塌;河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旱季易引起土地盐碱化 (3)自然原因: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多暴雨);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一方面,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滞留作用强);另一方面,使河水含沙量增大,下游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不足。 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试题详情

18.(2009·大连5月)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出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自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说明为减轻旱灾可以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季节及其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东部地区旱灾损失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势力强弱在不同年份很不稳定,从而给东部季风区带来严重的旱涝灾害。同时东部地区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损失也相应较大。

[答案] (1)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流域(东南沿海) (2)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不稳定 (3)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实施人工降水 (4)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北方多春旱)。春季,锋面雨带停留在长江以南,北方少雨,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形成春旱。 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南方多伏旱)。夏季,锋面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加之夏季太阳辐射强,高温少雨,易形成伏旱 (5)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

试题详情

(2010·山东滨州2月)下图中数字代号表示广州、圣地亚哥、乌鲁木齐、吉隆坡4个城市,读图完成15-17题。

15.4个城市附近地形最不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防御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15题,由图中信息可推断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为圣地亚哥、广州、乌鲁木齐、吉隆玻,四城市附近只有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平原地区,最不易形成滑坡。第16题,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地形崎岖不平,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较多。第17题,防御滑坡地质灾害,就是想办法固定住破碎的岩石和碎屑,植树造林和修建护坡工程最为适合。

[答案] 15.B 16.C 17.D

试题详情

(2009·石家庄2月)读下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12-14题。

12.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 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①比③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②的降水量大于④。比较北京与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①和②。

[答案] A

13.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解析] 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上升,降水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答案] D

14.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

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解析] 气温呈波动上升,降水呈波动减少,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因为气温上升,蒸发量就会增多,加上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答案] A

试题详情

(2008·长沙12月)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的近地面气压与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市当前的天气不可能是

( )

①暴雨 ②寒潮 ③沙尘暴 ④大雪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该城市气温在0℃以下,可能形成寒潮、大雪,但不可能形成沙尘暴或暴雨。

[答案] A

11.有关该市未来几天天气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风力增强 ②气温降低 ③气压降低 ④日温差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未来几天,该城市气温会降低,天气转晴,日温差会变大。

[答案] D

试题详情

(2008·保定12月)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解析] 本题组以图示切入,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及分布知识。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形式,滑坡不是;地震是内力作用导致的,滑坡是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整体下滑的现象,属于外力作用造成的;滑坡是在一定的气象灾害影响下形成的(如暴雨),地震不受气象灾害影响;地震能导致滑坡,所以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性。

[答案] D

9.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解析] 地震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形没有必然的联系,滑坡往往和地形坡度大关系密切;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地震而不是滑坡;地震可以监测和预报,但不可避免;滑坡可以通过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工程加固等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频率。

[答案] D

试题详情

(2009·辽宁重点中学4月)据报道,2009年冬春季,由于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区出现3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最严重时,粮食作物受旱面积高达1.6亿亩。据此完成5-7题。

5.因2009年冬春季干旱,下列粮食作物受旱面积最大的是

( )

A.水稻  B.春小麦  C.冬小麦  D.玉米

[解析] 因题干说的时间为“冬春”,故受旱面积最大的是冬小麦。

[答案] C

6.关于此次大旱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大气环流异常,引发旱灾

B.暖气流势力强盛,长期控制该地区导致旱灾

C.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滞留南方造成南涝北旱

D.此次大旱属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气候事件

[解析] 可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答案] D

7.上述省区中,7月中旬易受干旱影响的是

( )

A.皖和鄂  B.鲁和冀  C.晋和豫  D.秦和晋

[解析] 7月中旬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受干旱影响明显的省区是皖和鄂。

[答案] A

试题详情

(2009·东城3月)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解析] 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水灾。

[答案] D

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同时还与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相关。

[答案] C

试题详情

19.(2009·江西鹰潭3月)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应对全球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风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兆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其中河北省、上海、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重点开发地区。

(1)A河流域内的常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但不同河段内能源差异较大。试举例说明其上、中、下游沿线地区突出的能源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如太阳能、________等,乙地区的能源资源________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请分析这两个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结合图1和图2分析该地区多大风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压变化、地面植被等方面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风能发电近期重点开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等华北、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黄河上游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而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下游有胜利和中原油田。第(2)题,青藏高原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资源丰富,分析太阳能丰富原因要注意空气稀薄和云量少都使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较少,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云量多而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较多,导致太阳能较少。第(3)题,风大一般与气压差有关,而气压差大多由于温差大,依此反推即可分析气压与风的关系;一般在地形狭小的地区,风受两侧地形夹击,出口狭小处风力较强劲。第(4)题,风能发电区位条件要注意以下几点:资源优势、市场条件(由于风能发电成本较高,所以一般建在能源需求量大且常规能源严重不足的地区)、资金条件(风能发电投资成本较高)等。

[答案] (1)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主要电站有刘家峡、李家峡等;中游煤炭资源丰富,如神府煤田、西山煤田等;下游石油资源丰富,如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等 (2)地热能 天然气 甲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而太阳能丰富;乙地区为四川盆地,云层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因而太阳能贫乏 (3)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天山南北温差大,气压变化剧烈,故大风频繁;该地地处天山断层陷落带的山口位置,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加快,风力强劲;多戈壁,地形平坦,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故风速较快 (4)华北、华东、东南等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开发利用风能,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改善环境质量;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资金充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