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杭州2月)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T1、T2、T3为等温线,t1、t2、t3为气流辐合、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回答27-28题。
2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气温梯度为t1>t2>t3
B.图中的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
C.图中的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
D.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
[解析] 等温线密集,说明温度梯度大。冷暖气团交界处温差大,说明水平温度梯度大。
[答案] D
28.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下列地区中,属于主要锋生地带的是
( )
A.四川盆地 B.西北地区
C.东北-内蒙古一带 D.青藏地区
[解析] 东北-内蒙古一带靠近冬季风源地,冷空气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
[答案] C
(2008·四川灾区)通过对我国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24-26题。
24.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考查考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兴安岭和华北地区曾有野骆驼分布,这里的植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文献记载区主要在西北和内蒙古高原,其自然地理景观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答案] A
25.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
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分布逐步向西迁移,目前的野骆驼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这儿的气候更加干旱。
[答案] A
26.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 )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人类的草原开垦、过度放牧、大量捕杀致使野骆驼数量减少,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答案] A
(2009·石家庄2月)读下图,回答21-23题。
21.关于图示岛屿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东半球,西北太平洋上
B.位于东九区,东北太平洋上
C.位于赤道附近,印度洋上
D.位于我国东南方向,南海上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岛屿位于东半球,西太平洋上;东九区的中央经线是135°E,所以没有在东九区;该岛屿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方向,但不是在南海上。
[答案] A
22.图示岛屿最宽处约为
( )
A.8千米 B.18千米 C.28千米 D.38千米
[解析] 读图可知,该岛屿最宽处约为13°30′N处1/6个经度,该地区纬度位置低,所以每个经度的距离约为111km,故该岛屿最宽处约为111×1/6=18.5千米。
[答案] B
23.关于图示岛屿上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径流年际变化大 B.汛期短,水量小
C.含沙量大 D.流程短,水流急
[解析] 读图可知,该岛屿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径流年际变化小;汛期长,水量大;含沙量不一定大。该岛屿地形起伏大,河流流程短,水流急。
[答案] D
(2009·山西太原5月)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中补给量最小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②河段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最少,补给量最小。
[答案] B
20.近几十年来,甲处大约有1 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海水淹没的威胁,与其主要成因密切相关的是
( )
A.地壳持续下沉 B.洋流和海浪的侵蚀
C.森林大面积破坏 D.降水量减少
[解析] 森林破坏,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土地面临海水淹没的威胁。
[答案] C
(2009·广东茂名5月)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寒流,②为暖流
B.①为暖流,②为寒流
C.①②均为暖流
D.①②均为寒流
[解析] 由流向可知,①②均为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答案] C
18.形成当地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
①纬度位置 ②地形位置 ③盛行风 ④洋流因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对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 D
(2009·长沙5月)下图是北京和甲地在同一天中的昼夜状况观测记录,据此分析并回答15-16题。
15.这一天可能是
( )
A.春分日前后 B.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
C.夏至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解析] 根据北京6时10分日出、18时20分日落可知,北京该日的昼长有12小时10分,非常接近12小时,故这一天很可能是在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的春、秋分日前后。
[答案] A
16.甲地这天没有出现黑夜现象,最主要是因为
( )
A.太阳不落 B.大气反射
C.大气散射 D.出现极光
[解析] 甲地该日的昼长达23小时,但即使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时,其位置离地平线也不远,太阳光线通过大气的散射作用也有部分可到达地平线之上,从而使得该地这天没有出现黑夜现象。
[答案] C
14.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解析] 甲、乙两地角速度相等;乙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于甲地;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答案] D
13.如果下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解析] 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南极上空俯视图,根据图中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
[答案] B
(2009·山西临汾5月)读下面“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斜线部分为陆地),完成11-12题。
11.影响M、P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解析] 依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西侧的大西洋海域。M处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气温较高;P处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海拔高,气温低。
[答案] D
12.不同的地面性质,可能形成局部大气环流系统,此时,M、P之间近地面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
A.直接由P地吹向M地
B.直接由M地吹向P地
C. P地吹向M地时偏转成东南风
D. M地吹向P地时偏转成西北风
[解析] 1月份,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海洋上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即从P吹向M,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东南风。
[答案] C
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一年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完成8-10题。
8.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 )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 6月7日-7月7日
D. 8月23日-9 月22日
[解析] 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都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甲靠近北回归线,乙靠近赤道,且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时(6月22日),甲地比乙地先看到日出。
[答案] C
9.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 )
A.经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太阳直射点 D.地形海拔
[解析] 一般来说,同一纬度地区,东边先看到日出。同一地点,地势越高越先看到日出。
[答案] B
10.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H甲>△H乙 B.△H乙>△H甲
C.△H甲=△H乙 D.无法判断
[解析] 甲乙都位于低纬度地区,且甲地的纬度略高乙地。两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都为90°,冬至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用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A。
[答案] 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