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6019  286027  286033  286037  286043  286045  286049  286055  286057  286063  286069  286073  286075  286079  286085  286087  286093  286097  286099  286103  286105  286109  286111  286113  286114  286115  286117  286118  286119  286121  286123  286127  286129  286133  286135  286139  286145  286147  286153  286157  286159  286163  286169  286175  286177  286183  286187  286189  286195  286199  286205  286213  447090 

题型1.(平行板玻璃砖)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在θ从0°逐渐增大至90°的过程中(    )

A.t1始终大于t2              B.t1始终小于t2

C.t1先大于后小于t2            D.t1先小于后大于t2

解析:设折射角为α,玻璃砖的厚度为h,由折射定律n= ,且n= ,在玻璃砖中的时间为t= ,联立解得t2∝,红光频率较小,θ为零时,t1<t2,θ为90°时,趋近渐近线,初步判定该函数为单调函数,通过带入θ为其它特殊值,仍然有t1<t2,故B对。

题型2.(光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B.     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光电效应

C.    光导纤维舆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    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解析: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X光的穿透性;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A正确

题型3.(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

(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解析:白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错;用红光作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两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B对;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C错;

紫光作光源,遮住一条狭缝,屏上出现单缝衍射条纹,即间距不等的条纹,D对。

题型4.(肥皂沫干涉)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

(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解析:金属丝圈的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丝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D对。

题型5. (光的折射)图是一个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F、 G、H将半径OM分成5等份,虚线EE1、FF1、GG1、HH1平行于半径ON,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    )

A.    不能从圆孤射出

B.    只能从圆孤射出

C.   能从圆孤射出

D.   能从圆孤射出

解析:由该棱镜的折射率为可知其临界角C满足:,可求出GG1右边的入射光线没有发生全反射,其左边的光线全部发生全反射。所以光线只能从圆弧NG1射出。

题型6.(折射定律)一半径为R的1/4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球体由折射率为的透明材料制成。现有一束位于过球心O的竖直平面内的光线,平行于桌面射到球体表面上,折射入球体后再从竖直表面射出,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桌面的距离为。求出射角q。

解析:设入射光线与1/4球体的交点为C,连接OCOC即为入射点的法线。因此,图中的角α为入射角。过C点作球体水平表面的垂线,垂足为B。依题意,∠COB=α。又由△OBC知sinα=  ①

设光线在C点的折射角为β,由折射定律得   ②

由①②式得     ③

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球体的竖直表面上的入射角γ(见图)为30°。由折射定律得

      ⑤因此  解得

题型7.(光的反射) 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

A.24m      B.32m       C.40m       D.48m

解析:从右向左在左镜中的第一个像是物体的像距离物体8cm,第二个像是物体在右镜所成像的像, 第3个像是第一个像在右镜中的像在左镜中的像距离物体为32cm.

题型8.(光的折射和全反射.)一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AC边末画出),AB为直角边ABC=45°;ADC为一圆弧,其圆心在BC边的中点。此玻璃的折射率为 1.5。P为一贴近玻璃砖放置的、与AB垂直的光屏若一束宽度与AB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边垂直射入玻璃砖,则(     )

A. 从BC边折射出束宽度与BC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

B.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小于AB边的长度

C.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等于AC边的长度

D. 当屏向远离玻璃砖的方向平行移动时,屏上亮区先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

解析:宽为AB的平行光进入到玻璃中直接射到BC面,入射角为45o>临界角,所以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仍然以宽度大小为AB长度的竖直向下的平行光射到AC圆弧面上.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在屏上的亮区宽度小于AB的长度,B对.D正确。

题型9. (光的全反射)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横截面为半圆环的均匀透明柱体,其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为R,R=r。现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水平端面A射入透明柱体,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就垂直于水平端面B射出。设透明柱体的折射率为n,光在透明柱体内传播的时间为t,若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

A.    n可能为

B.    n可能为2

C.   t可能为

D.   t可能为

解析: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可知第一次入射角为45°,反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根据全反射可知临界角C≤45°,再根据n=可知n≥;光在透明柱体中运动路程为L=4r,运动时间为t=L/V=4nr/c,则t≥4r/c,CD均错。

题型10.(光的偏振)如图,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0角振动的光

解析:太阳光是平行光任意方向都有,通过时为竖直方向,D中有部分光线通过此题正确选项为ABD。

题型11.(激光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激光可用于测距               

B.激光能量十分集中,只适用于加工金属材料

C.外科研制的“激光刀”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的感染 

D.激光可用于全息照相,有独特的特点

解:A选项利用激光平行度非常好,C选项利用激光亮度高,平行度非常好,D选项利用激光高度的相干性。此题选ACD。

试题详情

21.(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位置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是打点计时器打的第一个点,A、B、C、D是间隔一段所取的点,图中单位为厘米),根据实验并结合纸带回答以下问题:

(1)现有器材是: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带夹子的重物;刻度尺;天平;导线;铁架台。其中该实验不需要的器材是 __________;

(2)实验时,释放纸带与接通电源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要从几条打上点的纸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______mm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4)由纸带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_;(注:4、5、6三题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

(5)若重锤质量为m kg,则重锤从开始下落到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 

(6)若重锤质量为m kg,则重锤从开始下落到B点时,重锤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0.(6 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l)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_(只需填字母代号

A.重物  B.纸带   C.天平 D.刻度尺 

(2)由于打点计时器两限位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使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阻力,这样会导致实验结果mgh________________ mv2(选填"<"或">")。

试题详情

19.(18分)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0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张直,且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

(1)图中s应是B球初始位置到________的水平距离;

(2)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应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量;

(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碰撞前后A球、B球的动量:PA=________,PA′=________,pB=________,PB′=________。

试题详情

18.(10分)我们知道:如图所示悬挂着的弹簧振子周期公式为 ,式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m为悬挂负载的质量。这是在不考虑弹簧质量前提下的理论公式,但该理论公式和实验结果是有明显偏差的。实验表明,在周期公式中的质量除了包括负载质量m外还应包括弹簧自身质量m0的影响,即 ,式中 为弹簧质m0对振子周期影响的有效质量。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负载质量(往悬挂在弹簧下的托盘中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同时记录振子周期的办法获得弹簧的有效质量meff。下表为实验中添加的砝码质量和振子周期的几组(m,T)值,

m(g)    2.00 5.00 8.00 14.00    20.00    29.00

r(s)  0.36 0.42 0.47 0.57 0.65 0.75

请用作图法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有效质量meff(已知托盘的质量为mt=1.82g)。

(1)推导弹簧振子周期r和弹簧的有效质量meff之间的关系式。

(2)选择坐标轴,根据上表数据作出相应的图线。

(3)根据图线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有效质量所meff,需有相应简单的演算过程。

试题详情

17.(6分)宇宙飞船进入靠近某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宇航员在绕行和着陆后各做了一次测量,依据所测量的数据,可以求出该行星的质量M和半径R(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如果宇宙飞船上备有的仪器有A、一只秒表  B、一个弹簧秤  C、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  D、一把毫米刻度尺

(1)宇航员两次测量所选用的仪器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请填代号);

(2)宇航员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用测得数据求得该行星的半径R=___________,该行星的质量M=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6.(8分)请根据学习或生活经验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比较准确地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该方案中需要的器材有                     ;

(2)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并设定所需测量物理量的符号:                                                                              ;

(3)用所设定物理量的符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

试题详情

15.(4分)如图所示是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物体是从原点O水平抛出,经测量C点的坐标为(60,45)。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       m/s,该物体运动的轨迹为一抛物线,其轨迹方程为        。

试题详情

14.(6分)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       。(选填"变"或"不变")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试题详情

13.(8分)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

第一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下表中;

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三次:把两块相同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丙),记下相应的示数。

(1)若已知每个木块的质量为2kg,请你帮助小明填全表格内的数据;(g=10N/㎏)

(2)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4.0 

2       4.0 

3       8.0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