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6077  286085  286091  286095  286101  286103  286107  286113  286115  286121  286127  286131  286133  286137  286143  286145  286151  286155  286157  286161  286163  286167  286169  286171  286172  286173  286175  286176  286177  286179  286181  286185  286187  286191  286193  286197  286203  286205  286211  286215  286217  286221  286227  286233  286235  286241  286245  286247  286253  286257  286263  286271  447090 

1、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重点掌握如下词、句:

  一词多义:

  ⑴ “观”:

    ① 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

  ② 景象。“非常之观”。

  ③ 建筑物的一种,读 guàn,“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⑵ “得”:

  ① 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

  ② 心得、收获。“往往有得”。   ⑶ “夷”:

  ① 平坦。“夷以近”。

  ② 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

  ③ 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⑷ “相”:

  ① 帮助、辅佐,读 xiàng。“无物以相之”。

  ② 宰相、丞相,读 xiàng。“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

  古今异义:

  “非常”:“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

  虚词:

  “以”:

  作介词用:

  ① 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 用来、拿。“无物以相之”。

  作连词用,相当于“而”:

  ① 表并列。“险以远”。

  ② 表承接。“由山以上”。

  句子:

   ⑴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

   ⑴ “然力足以至(而不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则意思不连贯。

试题详情

2、全班朗读课文两遍。

试题详情

1、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⑴ 概括这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提示: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⑵ 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⑶ 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

  ① 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

  ② 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③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④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试题详情

5、助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

试题详情

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

试题详情

3、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

试题详情

2、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

试题详情

“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试题详情

2、讲读课文第2、3、4、5段。 [教学步骤]

试题详情

[教学要点]

1、指导整理“其”字的几种用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