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指意识指挥者人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其具体形态的变化。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并不是指意识直接反作用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因其性质不同对物质的反作用也不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例题3】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例题4】世界上最大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是先由工程师设计图纸,后由建桥工人按图纸施工建成的。这说明
A.意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显示了巨大威力 B.意识能通过人的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是在人脑中产生的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例题5】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内在的、必然的要求。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句话体现了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意识对物质起促进作用
【例题6】2008年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三鹿事件”给消费领域敲了两大警钟,一是表明不少企业只重商业利益而轻社会责任,只念“生意经”不念“道德经”,二是行业自律严重缺失。因此,经济学家拥有了道德血液,才不会为既得利益集团张目;企业拥有了道德血液,才不会生产问题奶粉;银行家拥有道德血液,才不会嫌贫爱富;官员拥有道德血液,才会成为公仆;如果国人都拥有道德血液,这个国家才会变得更温暖和美丽。试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1.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能动反映(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反作用(能动的改造世界)两个方面。
3.客观实在性不等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意识的,而客观实在的仅仅是物质的。
【例题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A.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B.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C.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D.是抽象的,人的思维无法把握
【例题2】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能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根据列宁对物质所作的科学定义,我们对物质应作如下理解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具有可知性,即人可以认识物质
③物质不依赖于的感觉而存在,人们认不认识它,它都是存在的 ④人对物质的反映和照相机的道理是一样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于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可以归纳以下八种说法: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决定于物质
③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物质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⑤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⑥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
⑦意识依赖于客观存在
⑧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
【例题1】“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是北京奥运会主题歌的歌词。该歌曲表达了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和谐相处的理念。从哲学常识的角度看,这说明
A.意识有许多表现形式,意识可以根源于理念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是主观愿望在人脑中的反映
【例题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分布不平衡。面对严重的缺水事实,人们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这说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注意:大多数同学对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容易混淆。
2.哲学物质的实体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区分物质与意识的唯一特征在于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独立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知性)的客观实在性叫做物质。
3.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物质(客观实在性)。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回答1-2题。
【例题1】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 D.继承和创新的统―
【例题2】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A.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职和规律;不仅反映客观事物(客观的物质),而且反映主体的主观感受。(期中第二个“不仅 而且 ”集中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 *1.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意识的形式(感觉、抽象思维)看,意识是主观的;从意识的内容(客观存在)看,意识是客观的。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例题3】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2.自然物是客观的。自然物不能被人类所创造和消灭,人类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例题1】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段话主要是在强调
A.人类能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B.自然界存在发展的客观性
C.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D.人类对自然界有巨大影响
【例题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