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圣火从水中被点燃,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传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思路再次打破“纸”与“火”难以共存的传统,从而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共荣共生的理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打破常规的思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B.各民族文化在奥林匹克精神中逐渐消解差异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经过程
D.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奥林匹克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6.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5.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表明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C.生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14.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3.温家宝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 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音乐的网络传播展示着它们惊人的成就和迷人的色彩。回答10-12题。
10.随着网络的发展,《老鼠爱大米》、《猪之歌》等一系列网络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音乐这一新鲜事物,许多网民更是亲自参与其中。这表明
A.现代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网络
B.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文化产品能迅速被人们接受
C.网络文化是人们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使文化消费跨越了地域界限
11.有人预言:网络音乐必将成为未来音乐的主流载体。这种观点认为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传媒的唱片制作已经走到了尽头 D.人们的音乐观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12.网络歌曲好听易唱,但良莠不齐。2006年年底文化部出台《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把严了审查关。网络歌手并非“想挂就挂”。这样做有利于
①各种文化产品的自由传播 ②加强对文化生活的管理和引导
③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2008年9月29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据此回答7-8题。
7.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在奥运精神的激荡之下,并不是人人都受到相同的影响,这是因为
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D.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6.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5.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反作用与经济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