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6818  286826  286832  286836  286842  286844  286848  286854  286856  286862  286868  286872  286874  286878  286884  286886  286892  286896  286898  286902  286904  286908  286910  286912  286913  286914  286916  286917  286918  286920  286922  286926  286928  286932  286934  286938  286944  286946  286952  286956  286958  286962  286968  286974  286976  286982  286986  286988  286994  286998  287004  287012  447090 

1.弱酸溶液:

[例1]在0.1mol/L的H2S溶液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c(H+)=c(HS-)+c(S2-)+c(OH-)   B.c(H+)=c(HS-)+2c(S2-)+c(OH-)

C.c(H+)>[c(HS-)+c(S2-)+c(OH-)]   D.c(H2S)+c(HS-)+c(S2-)=0.1mol/L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HS-,HS-H++S2-,H2OH++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HS-)+2c(S2-)+c(OH-),由物料守恒得c(H2S)+c(HS-)+c(S2-)=0.1mol/L,所以关系式错误的是A项。

(注意:解答这类题目主要抓住弱酸的电离平衡。)

2.弱碱溶液:

[例2]室温下,0.1mol/L的氨水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c(OH-)>c(H+)             H3·H2O)+c(NH4+)=0.1mol/L

H4+)>c(NH3·H2O)>c(OH-)>c(H+)  D.c(OH-)=c(NH4+)+c(H+)

分析:由于氨水溶液中存在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所以所得溶液呈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知BD正确,而一水合氨的电离是微量的,所以C项错误,即答案为C项。

3.强酸弱碱盐溶液:

[例3]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Cl-)>c(NH4+)>c(H+)>c(OH-) H4+)>c(Cl-)>c(H+)>c(OH-)

H4+)=c(Cl-)>c(H+)=c(OH-)  D.c(Cl-)=c(NH4+)>c(H+)>c(OH-)

分析:由于氯化铵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过程:NH4Cl=NH4++Cl-,H2OH++OH-和水解过程:NH4++H2OH++NH3·H2O,由于NH4+水解被消耗,所以c(Cl-)>c(NH4+),又因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所以c(H+)>c(OH-),且水解是微量的,所以正确的是A项。

(注意:解答这类题时主要抓住弱碱阳离子的水解,且水解是微量的,水解后溶液呈酸性。)

4.强碱弱酸盐溶液:

[例4]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c(Na+) =2c(HS) +2c(S2) +c(H2S)   B.c(Na+) +c(H+)=c(OH)+c(HS)+2c(S2)

C.c(Na+)>c(S2)>c(OH)>c(HS)    D.c(OH)=c(HS)+c(H+)+c(H2S)

解析:电荷守恒:c(Na+) +c(H+)=c(OH)+c(HS)+2c(S2);

物料守恒:c(Na+) =2c(HS) +2c(S2) +2c(H2S);

质子守恒:c(OH)=c(HS)+c(H+)+2c(H2S),选A D

5.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

[例5](2004年江苏卷)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D)

A.c(K+)+c(H+)=c(HC2O4-)+c(OH-)+ c(C2O42-)    B.c(HC2O4-)+ c(C2O42-)=0.1mol/L

C.c(C2O42-)>c(H2C2O4)         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

分析:因为草酸氢钾呈酸性,所以HC2O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C2O42-)>c(H2C2O4)。又依据物料平衡,所以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正确,又根据电荷守恒:c(K+)+c(H+)=c(HC2O4-)+c(OH-)+2c(C2O42-),所以综合上述C、D正确。

练习:

1、(2001年全国春招题)在0.1mol·L-1 Na2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a+)=2c(CO32-              B.c(OH-)=2c(H+)

C.c(HCO3-)>c(H2CO3)             D.c(Na+)<c(CO32-)+c(HCO3-)

试题详情

3.导出式--质子守恒:

如碳酸钠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将Na+离子消掉可得:c(OH-)=c(H+)+c(HCO3-)+2c(H2CO3)。

如醋酸钠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将钠离子消掉可:c(OH-)=c(H+)+c(CH3COOH)。

[规律总结]正确的思路:

[常见题型]

试题详情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试题详情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

c(Na+)+c(H+)=c(HCO3-)+2c(CO32-)+c(OH-)

试题详情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c(NH4+)>c(SO42-)>c(H+)>c(NH3·H2O)>c(OH-)。

(3)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例如:  Na2CO3溶液中水解平衡为:CO32-+H2OHCO3-+OH-,H2O+HCO3-H2CO3+OH-,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  

试题详情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 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 )>c(H+)>c(HS-)>c(OH-)。

试题详情

《长亭送别》教案12

《长亭送别》教学详案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500)   黄 争 荣  指导思想:积极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 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学习并感受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初步让学生学会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努力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1、 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理论依据,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词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唤起旧知,唤起生活经验,努力创设情境,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  2、 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通过启发学生领会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领会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并且和口语巧妙结合以营造优美的意境,来努力培养学生初步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3、 以碟片《西厢记》(越剧)的播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和视听享受,同时,引导学生“观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  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2、熟读曲词[朝天子][二煞],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  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能否按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用四个小标题把《长亭送别》这折戏概括一下?  2、崔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3、文中哪几支曲子体现着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  4、本折曲词有几处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诗词并且与口语结合的?有何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 导语: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三尺讲台前与大家见面,并且能够上一堂课,与大家一起共度一段美妙的时光,所以,我很珍惜这种机会。当我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因为我也是安徽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的亲人一样。安徽是我的故乡,绩溪是我的最爱,你们是我的朋友。记得著名诗人艾青有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尽管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心却一直牵挂着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发展。看到安徽的巨大变化,想到它的灿烂前景,我很高兴;看到你们在这里安心地学习,想到现在的海湾战争局势,我很担心。真的。真诚地希望世界和平,真诚地希望爱满天下!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  讲到“长亭送别”,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不知在座的同学中有否知道?我很喜欢这《送别》,所以,用小篆写了这幅字。我带来了,给大家看一下。当然,这次由于比较匆忙,所以这字写得不甚理想。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很愿意把它作为一份小礼物送给你们。我很想在此唱一下,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能够唱的同学就一起来唱吧!谢谢!  (教学设想:通过充满深情的导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树立“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做人联系”的意识 ,懂得珍惜时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通过熟悉的影片唤起学生的联想,通过书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教学磁场,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为下阶段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评价奠定基础。)  二、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三、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板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重点赏析课文,把握两个目标  (教学设想:着重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提供范例,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可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夕阳下,大海中,罗丝在杰克的引导和鼓励下,爬上船头的栏杆,张开双臂,闭目呼吸。也可举学生送别朋友,学生与父母分别的场景,因为有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明确: 景 碧云天 (烘托气氛) 黄花地 (诗情画意)   西风紧 北雁南飞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 (促人想象)   情 痛(愁苦)   (讲析时一可联系相关诗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以营造优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苏幕遮》、晏殊的《蝶恋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课后整理。也可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这雪下得紧”作为分析的范例,帮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二可插讲故事:传说作者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时,因为毕其一生,所以,“思尽,倒地而死。”说明文辞极其优美,缠绵悱恻之至,艺术水平相当高,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滚绣球]  引导、启发学生先朗诵再思考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柳丝 玉骢 疏林 斜晖 马儿 车儿  借景抒情 离情难舍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  夸张 身心憔悴 怨恨  过渡语:送别途中,莺莺不忍遽别的情感怎一个“痛”字了得?这种“痛”包含着愁苦与怨恨。  过渡语:我们赏析了两段文字,领略了诗情画意,同学们能否从文中找几句口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语句来呢?  例如:“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  小结:《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让学生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并且一起背诵。教师展示书法作品。  (教学设想:通过小结,让学生加深对“情景交融”的理解。通过再次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增加兴趣,获得美感。)  赏析[朝天子]和[二煞]。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朝天子]这一曲中哪个字概括了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依恋与无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  明确:恨(依恋与无奈)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明确: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简单赏析[二煞]  过渡语: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这曲中找出一个字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何“怕”?(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小结:  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3、 拓展学习视野,欣赏越剧片段。  (教学设想:通过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越剧《西厢记》中的节选部分《长亭送别》,进行视听享受来激发兴趣;通过观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 语: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所以,这样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五、作 业:  1、 搜集有关“送别”的诗、词、曲、文、赋,能否作专题研究?  2、 以“送别”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能否吟诗填词作赋?  3、 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能否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4、 能否从文中找出几副对联?或者根据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自拟几副对联?  5、 用心读王实甫的原著《西厢记》,能否写一篇有见地的读后感?  (设想:作业本着“因人制宜”原则,可以独立完成,亦可以小组完成,给予充分时间,体现开放性,独立性,合作性,注重过程,讲究体验,力求质量。)  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恋,无奈)(担心,害怕)(眷恋,失意)  崔莺莺:轻功名 重爱情 叛逆 倔强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霜林染醉  交 融(烘托气氛 诗情画意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长亭送别》教学实录话题一:谁来画尽愁与恨      1、开场白      在我的家乡,有唱大戏看大戏的风俗,每逢年节,乡亲们总要唱上一出或一本,什么《杨门女将》,什么《过昭关》,还有《孔明吊孝》、《大战鄱湖》,台上台下,喜气洋洋,更为热闹的是常有外村的戏迷朋友来上一段插戏,为村里的戏台增光添彩。但是,也并不是所有来唱插戏的都唱得怎么好,他们唱得不过是一个“瘾”字和一个“客”。今天我也是在唱插戏,是对于教育事业的共同追求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我说这些闲话,有两个目的,其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戏剧的课文;其二,现场做了一个表情达意的示范,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有关表情达意的技巧的。我刚才使用的手段基本上是叙述,其实,表情达意的技巧有很多。      2、确定讲课内容---愁与恨的表达方法      其实,大家已经学习过很多表达愁与恨的表达方法与手段都极好的诗文,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都是使用比喻等等手段来描写愁与恨的,可是,在戏剧中又是如何画出这愁与恨的呢?不妨让我先告诉大家。      3、本课所学画出愁与恨的手段:意象的选用、情与景的交融、特定情态的描写、典故的运用、古典诗词的化用、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等。      4、 熟悉课文与学习重点。      A、 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愁?      请大家先对照课本注解一熟悉一下《西厢记》的大致情节。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桩婚姻。它属于我们今天的事实婚姻还是属于法定婚姻,是属于包办婚姻还是属于自由婚姻?我们比较赞同它是一桩事实婚姻或者自由婚姻,可是在古代,这却是不简单的。      王实甫,元代大都人。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时代距离我们是如此久远,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与现代人当有天壤之别,就说台上的我和台下的你们,思想观念就已经不是用寸来量而是用尺来量了。其二,王实甫的生活环境是较为开放的,就象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一样,人们总是容易产生与现实冲突的更新的观念,而这是带动其他一切变化的根本。但是,问题在于观念更新总是伴随着阵痛的。如果说观念是闪电,那么,现实的变化往往只能算是走路慢吞吞的雷声而已。在变化着的思想观念与现实之间,人的灵魂注定是要痛苦的,人的情感注定是要充满愁绪的。      崔张二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现实中,而人们的思想却已经到了一个强烈渴望爱情自由与婚姻自主的时代,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的内心是充满愁绪的。      刚才我们说到婚姻的几个种类,其间的本质区别其实都在于婚姻的基础到底是爱情还是利益。张生被崔母亲逼迫着去赴科场,求取功名后才允许成亲,这充分说明他们的婚姻受到利害观念的冲突,或者说是受到功名富贵统治一切的时代追求的冲突。可是在崔的心里,爱情重于一切,也就是说她的爱情和婚姻受到严重的冲击,她的感情在功名富贵面前经受着煎熬。这就构成了崔的感情上的愁与恨的病灶。今天我们学习的《长亭送别》正好说的是崔在送别张生的时候那一种只有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广大妇女才能体会到的内心感受。而崔的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便感染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条更加久远的历史长河。      当初,读《西厢记》的时候总是不明白为什么郭沫若先生对于此书爱不释手,总是一味地称赞莎士比亚的戏剧,总是为歌德的《浮士德》而倾倒,相信我们认真读过王实甫之后,我们会知道,我们有我们自己优秀的戏剧,我们不只有王实甫,我们还有汤显祖、关汉卿等一大批值得我们自豪的剧作家。如果有机会,请大家课后去了解并熟悉他们。      B.进入课文      请大家看到课文,找到崔担心张生休妻再取妻的句子。生A回答。      很好,正是这一句,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深层立意的基础之上,王实甫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离愁别恨图。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主要是了解描写这种情感的手段。这种手段在文章写作之中是十分重要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可以说,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是有关离别的文字,最难写的文字也是离别的文字。也许一个故事并不能深深地打动人,而几句诗词却可以臻其妙境。《长亭送别》就是这样的文字。朱光潜先生在谈到美的文学时打了花架与鲜花的比喻,也打了筋与肉的比喻,早已为我们揭示了展示人物情感的秘密----赋予作品以诗的情趣。有人说诗是抒情的艺术,是的正是如此,此文的第一手段就是用诗的技巧来选定意象。      第一、意象的选用。      请大家看到课文,找出含有霜林、暮霭、夕阳、古道、残照、西风、黄叶等文字的句子。生B、生C、生D等 同学回答。      是的,正是这些句子,这些句子令人想起李叔同先生的句子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里有一条规律,那就是诗的意象往往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内涵,比如“枯藤老树”就容易让我们满怀思乡愁绪,而“南国红豆”则容易让我们砰然心动,甚至满面桃红。我们已经学过的《咬文嚼字》一文就给我们揭示了这一规律。王实甫就善于运用这些手法来达到他的目的。这正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      第二、情与景的交融。      请大家查找一下课文具体写了哪些时间和地点的景物。      生E答。是的,写了一个秋天从早到晚所见的景物。我们必须看到,王实甫并没有单纯地把景物当作描写对象,而是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上,把看到不同的景物产生相应的感受写出来的。见树木,则生出“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感慨,见太阳,则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辉”。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技巧。“泪眼问花花不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这们的句子。这一些大家在诗词的学习中都已经学习过,还可以继续去看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在这里有一个句子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柳丝”为什么会出现在秋天?就是写“玉骢难系”的这一句。这还是要涉及到景物的相对稳定的情感意义,因为“柳丝”一般是代表“留别”的意思的。      第三、特定情态的描写。      这篇课文毕竟是戏剧中的一折,不能仅仅写景,它势必要写到一定的情节,有情节就有人物活动,为了表情的需要,王实甫就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定情态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大家找出五处以上的描写崔的特定情态的句子来。      生F答。找得很好。我们不妨把这些内容概括一下,这就是:金钏之松、玉肌之减、懒于梳妆、昏沉思睡、衫袖温泪、斜签筵席、愁眉频蹙、推整罗衣等。了解绘画和雕塑的同学应该知道,这就是一幅幅的绘画,就是一尊尊的雕塑。刚刚学过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是一尊雕塑,那就是一种情态。无论哪一种情态,其本质都是一种情感的表现。这篇课文中的崔的情态无不画尽其内心的愁与恨来。王实甫是如此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充分说明此文达到了文学表现上的极致。      第四、典故的运用。      诗的语言须要精炼,戏剧的表现排斥拖沓。在这样一折精心构思的戏剧之场面中,当然更要遵循一切服务于情感的表达的宗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都必须如此。情感表达是统帅,词句和材料只能是工具。      于是,课文使用了大量的典故,梁鸿与孟光的传说、望夫石的神话、薛灵芸的红泪、江州司马的青衫,都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崔张二人的爱情是超越时代的爱情,更是于现实所不理解的爱情,所以,当然包含了对于那个时代的反叛,对于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反叛。王实甫用这些典故,表现了崔对于举案齐眉的渴望,对一往如故的爱情的坚贞,也表现了同病相怜的愁苦。   下面请同学们复述其中一个故事。生G回答。   第五、古典诗词的化用。(涉及口语的运用)   任何人的创造都是有限的,我们要学会借鉴他人的文学成果。更何况适当地借用他人的文学成果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再说,文章的本质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尽管世界上有许多相似的句子,可是有的流传,有的不流传,这说明文学所塑造的性格是有其鲜明个性的,为了自己的表情达意的需要,我们还是认为应该学习借鉴的技巧。其实,王实甫就是一个善于借鉴的高手。 

 “碧云天,黄花地”,来自范仲淹的《苏暮遮》。学习一下《苏暮遮》。    另外,“未饮心先醉”来自柳永的《诉衷情近》“未饮心如醉”;    “一春鱼燕无消息”来自秦观的《鹧鸪天》;    “伯劳东去燕西飞”来自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来自苏轼《满庭芳》。    借用的作用主要是表达感情,比如,最后一句表达了崔的重情而轻利的思想。    另外,口语的运用也使课文的语句和文采更加生动活泼。比如 “滚绣球”一曲中就有许多口语。    下面请大家再找出几个例子。生H答。    第六、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还十分重视这些手法与典故的结合使用。   下面请大家找出各种修辞手法在文中运用的语句。生I、生J、生K、生L等回答。    5、小结。   本文虽然写的是离愁别恨,但与一般的风花雪月不同,它反映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乃至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我们要特别重视表达情感的技巧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学好人家的语言和写出自己的文章。

试题详情

24.(6分)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

其中反应①为4NH3+5O24NO+6H2O

⑴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

为_           _。

⑵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_________       ___。

⑶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b,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少?(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试题详情

23.(6分)氢氧化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试剂。某课外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测定某试样中Ba(OH)2·nH2O的含量。

(1)称取3.50 g试样溶于蒸馏水配成100 mL溶液,从中取出1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与0.100 mol / L HCl标准溶液反应,完全反应共消耗标准液20.0 mL(杂质不与酸反应),试样中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      

(2)另取5.25 g试样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杂质不分解),称得质量为3.09 g,Ba(OH)2·nH2O中的n值为       

(3)试样中Ba(OH)2·nH2O的质量分数为         

试题详情

22.(10分)

   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2种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用方案I时,X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2)选用方案Ⅱ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Ag和Cu)中分离Au,加入的试剂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提纯某Fe2O3样品(主要杂质有SiO2、A12O3),参照方案I和Ⅱ,请设计一种以框图形式表示的实验方案(注明物质和操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