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7532  287540  287546  287550  287556  287558  287562  287568  287570  287576  287582  287586  287588  287592  287598  287600  287606  287610  287612  287616  287618  287622  287624  287626  287627  287628  287630  287631  287632  287634  287636  287640  287642  287646  287648  287652  287658  287660  287666  287670  287672  287676  287682  287688  287690  287696  287700  287702  287708  287712  287718  287726  447090 

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试题详情

   历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呈现出这样两个特点:

1.着重考查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若干年来尤其如此。

试题详情

(三)地理学科命题趋势及规律总结

  1. 以中国或世界某一区域为背景,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规律总结: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复习这部分知识点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构建和优化农业区位分析模式: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农业区位,主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这是农业区位分析的基本模式。不同类型的农业影响因素差异很大,如林业与渔业,水稻种植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等。对于这类考题的答题原则是“全面性、主导性、限制性和动态性”。所谓“全面性”,即在回答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试题时,要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主导性”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限制性”指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充分,这一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动态性”是指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的供需矛盾、交通条件的改善、技术的发展等。自然条件虽然相对较稳定,但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们可以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2. 特别关注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规律总结:要熟悉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台风、冰雹、寒潮等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防治措施等,尤其要熟练掌握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试题详情

(二)历史学科命题趋势及规律总结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中国古代史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制度:②古代重要赋税制度的演变;③历代农业的发展与新品种的引进,侧重春秋战国、隋唐和明清三个时期;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⑤中国现代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⑥世界近现代史上英、法、美、俄(苏)等国解决土地问题的不同措施以及对这些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试题详情

(一)政治学科命题趋势及规律总结:

必须正确认识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不能动摇;要关注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的时事政治知识,注意运用有关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原理进行思考。

试题详情

(五)结合地理知识

   1.我国各地区应如何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趋利避害、合理的进行农业区位安排。高。考。资。源。网

   2.我国各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通过多渠道开发利用各种能源以解决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的生活用能问题,并以此为核心,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模式,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业的生活质量。

   3.根据我国的人口、粮食生产现状和发展农业的土地、水资源、气候等条件,说明采取什么有效措施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知识综合]

政史地三科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综合思考: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备考复习中具有长久价值的热点问题。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政史地三科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综合思考。

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看:要注意自然、经济、技术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其分布的影响;农业生产必须按照自然与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才能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解决世界粮食问题,需要发展科学技术、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控制人口增长和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试题详情

1.废除农奴制,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

赎买。

2.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不是无尝得到土地,改革不

彻底。

试题详情

 影响: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试题详情

2.影响 

 ①使北方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很快扭转了战局,为北方战胜南方提供了基础。

 ②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