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7798  287806  287812  287816  287822  287824  287828  287834  287836  287842  287848  287852  287854  287858  287864  287866  287872  287876  287878  287882  287884  287888  287890  287892  287893  287894  287896  287897  287898  287900  287902  287906  287908  287912  287914  287918  287924  287926  287932  287936  287938  287942  287948  287954  287956  287962  287966  287968  287974  287978  287984  287992  447090 

2、天安门是历史的见证。天安门直接见证了①古代专制帝王的权威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国民政府的覆灭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此处的“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试题详情

6.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成功。亚非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形成了反帝反殖的万隆精神。

[教学反思]

试题详情

5.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试题详情

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试题详情

3.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国家独立和安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提供了安全的外部环境。

试题详情

2.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试题详情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内容: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17个欧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试题详情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是这种制度的组织形式。

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③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制定是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时,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5个,即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试题详情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设)

1.对农业的改造:1953年开始,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用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形式。1955年底基本实现合作化。

2.对手工业的改造:采用与农业改造同样的步骤。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53年中央确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企业的方针。1955年底通过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同时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②对一部分私营工商业者使用和处理不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