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7930  287938  287944  287948  287954  287956  287960  287966  287968  287974  287980  287984  287986  287990  287996  287998  288004  288008  288010  288014  288016  288020  288022  288024  288025  288026  288028  288029  288030  288032  288034  288038  288040  288044  288046  288050  288056  288058  288064  288068  288070  288074  288080  288086  288088  288094  288098  288100  288106  288110  288116  288124  447090 

3.处理 时不善于“拆、分、并、补”等配凑技巧的应用(原因:缺乏目标意识)。4。不能灵活运用其它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如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原因:对 “数学归纳法”缺乏认识,忽略了应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可以结合其它数学方法)。

应用数学归纳法解题要注意: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试题详情

2.若命题中n为正奇数(或正偶数),在第二步假设“n=k时命题成立”,误认为需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错因:忽略相邻的正奇数相差2)。

试题详情

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有:

1.由“n=k”到“n=k+1”时项的确定(产生此障碍的原因:没弄清计数规律,这类问题,通常按“找规律,定项数”的方法来处理)。

试题详情

3.在研究数列的探索性问题时,数学归纳法常与不完全归纳法结合使用,其一般解题步骤是:归纳一猜想一证明。

试题详情

2.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难在第二步,要顺利完成这一步主要依赖于观察、归纳、恒等变形等方面的能力,在推导证明中,必须用到“归纳假设”,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试题详情

1.数学归纳法中第1步是递推的基础(其中的n0不一定为1),第2步是递推的依据,“假设n=k(kN,k≥n0)时命题成立”叫做归纳假设。

试题详情

4.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目标解析:

试题详情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题时的目标意识。

试题详情

2.掌握为证n=k+1成立的常见变形技巧:提公因式、添项、拆项、合并项、配方等.

试题详情

目标: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1.理解数学归纳法,进一步掌握其实质与步骤.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