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807  28815  28821  28825  28831  28833  28837  28843  28845  28851  28857  28861  28863  28867  28873  28875  28881  28885  28887  28891  28893  28897  28899  28901  28902  28903  28905  28906  28907  28909  28911  28915  28917  28921  28923  28927  28933  28935  28941  28945  28947  28951  28957  28963  28965  28971  28975  28977  28983  28987  28993  29001  447090 

1、古代中国:①、秦汉时期: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其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特征:间接交往; ②、隋唐时期:A、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其撰写的书记载了非洲的风土人情;B、东非索马里在唐太宗时派人来到中国;C、非洲发掘的唐三彩和邢窑、越窑产品; ③、明朝: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直接友好往来;

试题详情

4、单独的“印度”史实:(1)、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时期:①、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中的印度:②、20世纪初期:“亚洲的觉醒”的印度:  (2)、印度经济的发展:①、政策: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共同发展:

②、成果:A、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B、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C、科技成就令人瞩目;

③、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矛盾和宗教复杂,严重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相关练习:

(1)、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

A、佛教传入中国  B、法显游历天竺  C、义净西行研究佛学    D、鉴真东渡传播佛法

(2)、玄奘西游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A、传播唐朝文明  B、把佛教传入中国  C、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D、加强中印的政治经济联系

(3)、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起义爆发原因   B、起义参加者  C、主要斗争目标   D、最后的结局

(4)、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A、粮食基本自给                  B、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科技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D、生态环境优良可持续发展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下列哪次外交活动中首先提出来的?

A、1953年接见印度团时B、1954年访问印度时C、1954年访问缅甸时D、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时

(6)、中印自古就有密切往来,中国丝绸之路开通到印度和印度熬糖法传入中国分别是在:

A、西汉;唐朝   B、东汉;隋朝   C、南北朝;唐朝   D、唐朝;北宋

(7)、北魏时期,我国南北方佛教都盛行,其主要原因是:①、佛教的教义具有极细的迷惑性②、社会动荡不安使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③、封建统治者对佛教采取了支持的态度 ④外来僧侣对佛教的大力宣传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8)、20世纪50年代初期属于中印关系蜜月时期,两国外交密切的最主要背景是:

A、两国都面临维护国家独立的重任          B、两国没有边界问题 

C、两国结成了反对西方侵略的联盟          D、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9)、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中印两国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而进行了不屈的斗争,请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六、中非关系

试题详情

3、现代中印关系史实:(1)、1950年4月,中印建交,当时印度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当今世界上处理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5年,两国共同促成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4)、20世纪60年代,中印边界冲突。(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印两国逐渐建立起睦邻友好关系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6)、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西藏问题(达赖喇嘛)

试题详情

2、近代中印关系史实:在亚洲革命风暴中,中印两国人民相互配合,先后发动了反英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详情

1、古代中印关系史实:(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曾经身毒;(2)、西汉末年,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3)、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4)、东汉明帝派使臣出使西域,带回印度高僧,并修洛阳白马寺;(5)、东晋法显西行,13年后回国,著有《佛国记》一书,是研究中印交通和历史的重要资料;(6)、唐朝高僧玄奘和义净先后前往天竺取经,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唐贞观年间,天竺的熬糖法、郁金香、菩提树等传入中国,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天竺;(8)、明朝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印度半岛。

试题详情

4、启示(要点):

①、由日本侵华及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所作所为得到的启示:中国人民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如日本的差距,看到中国面临的潜在威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和军国主义的复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只有国力强大,才能确保受侵略受奴役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总之,中华儿女必须牢记国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艰苦奋斗!②、中日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首先,日方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应采取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履行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表态和承诺,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领导互信互访,而不要做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和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这样才能互信互利地加强合作;其次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应在以史为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长期稳定相互合作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五、 中印关系

试题详情

3、现代:

①、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②、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兴风作浪,否认侵华史实,否认侵华,美化战争,一个突出表现为“篡改教科书”,另一个是参拜供奉着日本历史上在侵略战争中丧命的所谓“英雄”的――“靖国神社”

试题详情

2、  近代:

①、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②、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一战期间,日本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④、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日本把山东的主权归还给中国;⑤、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并建立“伪满洲国”;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⑥、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⑦、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试题详情

1、  古代:(1)、汉朝:中日交往最早始于西汉;东汉时:日本倭奴国国王遣使来汉,汉光武帝赐赠“汉倭奴国王”金印。(2)、唐朝与日本交流::①、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②、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西来,鉴真东渡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3)明代戚继光率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倭。

试题详情

4、西亚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①、二战后,西亚石油工业发展迅速,1960年,西亚和委内瑞拉一道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斗争;②、1973年,欧佩克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国家实行经济制裁,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