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今天山东省、山西省分别简称鲁、晋,其来源最早可追
溯到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甲骨文是殷商王室留下来的求神问卜记录,甲骨文的记载
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B.君主专制权力的形成
C.远古王权的神秘色彩
D.中国传统宗教的形成
18.结合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 ( )
A.湖北、河南 B.河北、北京
C.河南、河北 D.湖北、安徽
(3)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优势:①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②管道输水,沿线不易受污染;?③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好。
(2)A
(3)①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②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汉江下游枯水期流量加大,有利于保护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③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④该工程的兴建可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调水区、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4)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丰水期把水蓄积起来,然后再调。
(5)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迁移。读下图回答14-16题。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变化是
( )
A.珠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
B.珠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
C.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
D.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
15.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 )
A.一直比珠江三角洲高 B.一直比珠江三角洲低
C.1996年后呈上升趋势 D.2000年后超过珠江三角洲
16.下列不属于上述两图比重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 )
A.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下降
B.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下降
C.上海浦东新区开发
D.长江三角洲的科技人才优势
答案 14.D 15.D 16.B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变化
B.由原料导向型→技术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答案 D
13.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入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答案 B
(2009·安徽池州质检)读“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答案 10.C 11.B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8-9题。
8.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9.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c是指 ( )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 8.C 9.B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6.A 7.C
(2009·福建福州模拟)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线路短,建成后可自流引水,投资较小 ②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③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对北方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调水量大,但水质较差,必须加强取水区的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 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 ③四川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4.D 5.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