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What ___his happiness all his life?
------____ what he has got.
A. has led to; Being content with B. has led to; Being contented to
C. led to ; Content to D. led him to; To content with
23. Daniel's family their holiday in Huangshan this time next week.
A. are enjoying B. are to enjoy
C. will enjoy D. will be enjoying
22. ---Where did Mary’s parents buy the beautiful vase?
---It was in the same village_____ they spent their holiday last year.
A. that B. When C. as D. where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 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We can never expect bluer sky unless we create less polluted world.
A. a; a B. a; theC. the; a D. the; the
26、(10分)某些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A + B ─→ C + D + 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C、D均含有氯元素,且氯在A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C为氯化钠,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味气体,则A与B的组合是:
或 。 (写名称)
(3)若A为黑色固体,C是黄绿色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若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与B的组合是 。(写名称)
25.(8分)工业制备的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以下附图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⑴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与下列物质相同的是_____(填代号)。
a. 84消毒液(NaClO溶液) b. 双氧水 c. 苯酚 d. 75%酒精
⑵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写化学式)。
⑶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 mol MnO2可制得 mol KMnO4。
⑷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操作Ⅱ是根据KMnO4和K2CO3两物质在__________(填性质)上差异,采用____________(填操作步骤)、趁热过滤得到KMnO4粗晶体的。
24、(7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反应中的主角。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水的电子式 。
(2)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有色物质(其组成的元素均属短周期元素),摩尔质量依次增大,它们均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请写出A、B、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H2O ;
B+H2O ;
C+H2O 。
23、(5分)物质的分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填写下列物质分离时需使用的方法(不必叙述操作细节)。
(1)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 。
(2)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
(3)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 。
(4)胶体中分离出可溶电解质 。
(5)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分离 。
22.(6分)从SO3、Cu(OH)2、SiO2、Na2CO3溶液、Ca(OH)2溶液和稀H2SO4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各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1)两种物质反应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一种物质(少量)跟水反应,得到溶液pH小于7 (3)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物中有NaOH
21.(14分)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含有KClO3、MnO2、S,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验证气体A,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若能
观察到 的现象,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S元素。
(2)写出步骤①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要证明火柴头中含有Cl元素的后续实验步
骤是 。
(4)有学生提出检验火柴头上KClO3另一套实验方案:
|
(5)该小组猜测滤渣D对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速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以下5次实验。
实验次数 |
H2O2溶液质量分数% |
H2O2溶液用量/毫升 |
物质D用量/克 |
反应温度/℃ |
收集气体体积/毫升 |
所需时间/秒 |
① |
30 |
5 |
0 |
85 |
2 |
3.8 |
② |
15 |
2 |
0.1 |
20 |
2 |
2.8 |
③ |
15 |
2 |
0.2 |
20 |
2 |
2.2 |
④ |
5 |
2 |
0.1 |
20 |
2 |
7.4 |
⑤ |
30 |
5 |
0 |
55 |
2 |
10.5 |
由上表可知,实验①和⑤能证明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实验 和
证明物质D的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6)若收集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V L,实验②15%H2O2溶液密度为a g·cm-3,反应达到2.8秒时转化率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