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远地自偏 2.这首诗歌的主题是:反映了诗人归田前期的志趣和情怀。“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 “心远”指: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诗人认为: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3.“此中”指:“采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真意”就是:自然的意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 是虚与实在诗歌创作上的辩证统一。它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殊艺术效果。“愿”指的是:返朴归真的理想
《行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地情态。两字不仅写活了山水,而且衬托了作者的伤感之情。2.全诗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无论兴还是亡,都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苦难的事实。特别是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能直接表现这种主题。3.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憎恨。
《饮酒》
1.A 2.明月 孤高 别情 3.中秋 乐观旷达 4.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5.这两句是说,只希望所有的人,包括弟弟,也包括自己,都能年首长久,友爱长存,大家虽隔千里,却都能共享一轮明月的照耀。表现了乐观开朗豁达的情绪。6.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4、( 4 分)( l ) ( 2 分)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倩,劝勉后辈珍借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 2 ) ( 2 分)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各1 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水调歌头》
3、( 5 分)
( l ) ( 3 分)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1 分),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非… … 则“……”也可译成“不是… … 而是“… … .1 分。其余2 分。)
( 2 ) ( 2 分)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得到书”或“借到书”l 分:其余l 分。)
2、( 2 分)假诸人而后见也
1、 ( 4 分) A、朝廷 B、长信。(如果只答“信”不给分。)C .平和(平), D、像
3.“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4.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5.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马说》 1、托物寓意 能识别人才的人 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2、D
[09年中招试题再现]
1.B、E 2.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6. 《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意思对即可)
[09年中招试题再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