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过程能力与方法:
① 通过学生一段时间独立完成的探究实验,培养其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和能力。
②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和行为,得到自我发展。
③ 引导学生使用数码互动实验室内 “虚拟教室”功能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其创造性学力
1.1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
②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③ 学会利用果蝇观察、分析遗传现象
2.教学目标
1.教学说明
教学探索目标
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进行生命科学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品质。”并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注重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本课旨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对教学策略的适当选择以及对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探索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发展,增强学生生命科学素质的生物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
(1) 简介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的传递学习,是对上述两个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有一个梳理复习基因分离规律及伴性遗传特点的内在环节,同是,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并且本节内容如血友病形成原因等可为后面内容“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的学习埋下伏笔。
(2)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原理和传递规律
教材处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命科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0章第一节部分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概念、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这部分内容与原《生物》教材中相关内容区别不大,但是,在新的历史形式下,生物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备课时,我根据二期课改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并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新增了实验“果蝇伴性遗传”,实验难度较大且历时长,但是通过长达一个月的果蝇培养实验,及时的记录实验现象的学习体验,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亲自发现伴性遗传的现象,自然地激发出学习其内存规律的愿望。这样的处理能够创设课堂教学的探究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此外,对于红绿色盲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采取多媒体课件(包括教师展示和学生小组学习用两种)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策略
毫无疑问,加强基础,全面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目的。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 主动参与学习策略。
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因此,教师创设实验、媒体情景、提供事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本课的每一环节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科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
(2)合作学习策略
课内积极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果蝇性连锁实验”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生循着经典实验的过程来重新发现和探索伴性遗传外在的现象以及内在遵循的规律;在小组内共同学习网络课件时,每人都能陈述自己观点,同时也吸收他人观点,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对某一问题作出正确结论。
(3) “师生交流-互动”策略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互助、互联和互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反馈,师生都在在互动中建构新的“图式”。
a) 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以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相应的知识并不是单纯由外向赔偿损失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是直接以讲授法向学习传授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长期实验结果记录等现有的“图式”上,随着色盲伴性遗传传递规律的讨论、归纳和总结;随着来源于生活的问题的探讨和解释,学生的不断地改造脑中的旧图式,获得完整的伴性遗传规律的新“图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6.巩固练习
5.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①可用于分析现有患者的疾病原因,也可以对下一代进行患者出现机率的预测,从而指导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意义。
②根据性状判断生物的性别。举例。
4.抗维生素D佝偻病
遗传方式: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特点
患者女多于男
3.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Xh)
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
提问:血友病遗传特点? 与色盲完全一样。
说明:有此类遗传病,必须注意,但不需要自卑,最新消息,也有望用基因疗法治疗血友病。而色盲只是给生活带来一些不方便,高考时部分专业不能报考而已。
2.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⑴可能的基因组合
XBY |
XbY |
XBXB |
XBXb |
XbXb |
男性正常 |
男性色盲 |
女性正常 |
女性携带者 |
女性色盲 |
注意伴性遗传基因表示方式(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⑵实例:(由学生完成其它图解分析)
学生演练:
① XBXb × XBY
② XbXb × XBY
③ XBXb × XbY
⑶遗传特点
①患者男多于女 Why?
②隔代遗传(一般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
说明:一般。
举例: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外祖父母、祖母均色觉正常,祖父是色盲。问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是由谁遗传给他的?结论是“由外祖母传给男孩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