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成都3月)读下面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该山区若有永久积雪,其雪线最低的地方海拔约为 ( )
A.6000米 B.3000米 C.4000米 D.5000米
[解析] 永久积雪雪线最低处应当是该地区最热月0°C等温线分布处,图中最热月为1月,说明此处为南半球,找到1月均温线的0°C点有两点,对应的地形剖面点也有两点,取最低点即为雪线最低的地方,其海拔约为5000米,故选D。
[答案] D
15.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M地区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解析] 由M点对应的1月、7月气温及年降水量判断此处全年最低温高于0°C,最高温约17°C,年降水量约900多毫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A。
[答案] A
(2009·广州3月)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沿X-Y一线考察自然带谱,先后经过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雨林带分布在赤道地区,热带草原带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上要高于雨林带,热带荒漠带分布的纬度更高;则沿X-Y一线的自然带变化是随纬度而变化的,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 A
13.如果要考察从M到N的自然带谱,在实地考察中,最理想的线路应选择 ( )
A.30°E B.60°E C.90°W D.90°E
[解析] 图中显示从M到N经历了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结合各地带的植被分布状况,可判断实地考察中最理想的线路是沿60°E。
[答案] B
(2009·浙江绍兴5月)右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A
11.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解析] 图示自然带的分布是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P为亚寒针带叶林带,受寒流的影响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
[答案] B
(2009·四川遂宁5月)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9题。
7.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解析] 自然带7、8、9的差异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
[答案] B
8.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 )
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
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
[解析] 自然带3为热带草原带,巴西高原的自然带与其相一致。
[答案] C
9.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
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
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
[解析] 自然带9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B
(2009·云南5月)下表为某地有关气象要素的多年统计情况。据此完成5-6题。
气象要素(单位)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月平均气温(℃) |
10.8 |
14.2 |
20.7 |
18.6 |
降雨日数(日) |
11.2 |
9.3 |
0.8 |
8.0 |
日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
5.5 |
8.4 |
11.1 |
7.7 |
5.该地区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昼夜长短和天气
B.昼夜长短和自转速度
C.正午太阳高度和自转速度
D.正午太阳高度和气候
[解析] 昼夜长短和天气是影响该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A
6.该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C
(2009·江西九江4月)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答案] A
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
A.⑤ B.⑥ C.⑦ D.⑧
[解析]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选B项。
[答案] B
(2009·河北唐山4月)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
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解析] 图示景观为荒漠景观,主要是由人类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的。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1.C 2.A
19.(2006·广东)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由一幅不同地区的风化壳纵剖面图及其对应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蒸发量)图入手,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和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做好该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该图所揭示的实际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风化壳(土壤)形成受气候条件制约,炎热多雨的条件下,淋溶、生物作用明显,风化壳深度大,反之寒冷,或干旱的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小。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判断该处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判断a为蒸发量,b为气温曲线,c为降水量。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一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处因为气温极低,即使降水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第(4)题,由图中B地气温和降水数据,即可判断出该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其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灰化土。第(5)题,同理由D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极薄的风化壳,判断该处为温带荒漠,那么制约性因素当然就是“缺水”了。第(6)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不能发育成植被,而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
[答案] (1)a (2)E、G A (3)枯枝落叶 淋滤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5)温带荒漠 缺水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2010·浙江温州2月)读下面五幅局部区域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五地河流径流量中雨水补给都较少,其影响因素中与甲地相似度最大的是
( )
A.乙 B.丙 C.丁 D.戊
17.图中五地年降水均稀少,其中按成因可归纳为同一类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丙丁戊甲 D.丁戊甲乙
[解析] 降水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关系密切,五地中,戊地在大陆内部,离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甲、乙、丙、丁四地都在大陆的西岸,副热带高压影响,并且受寒流的影响,但甲和丁都在北半球,其相似程度高。
[答案] 16.C 17.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