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9287  289295  289301  289305  289311  289313  289317  289323  289325  289331  289337  289341  289343  289347  289353  289355  289361  289365  289367  289371  289373  289377  289379  289381  289382  289383  289385  289386  289387  289389  289391  289395  289397  289401  289403  289407  289413  289415  289421  289425  289427  289431  289437  289443  289445  289451  289455  289457  289463  289467  289473  289481  447090 

(2009·成都3月)读下面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该山区若有永久积雪,其雪线最低的地方海拔约为                  ( )

A.6000米 B.3000米 C.4000米 D.5000米

[解析] 永久积雪雪线最低处应当是该地区最热月0°C等温线分布处,图中最热月为1月,说明此处为南半球,找到1月均温线的0°C点有两点,对应的地形剖面点也有两点,取最低点即为雪线最低的地方,其海拔约为5000米,故选D。

[答案] D

15.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M地区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解析] 由M点对应的1月、7月气温及年降水量判断此处全年最低温高于0°C,最高温约17°C,年降水量约900多毫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A。

[答案] A

试题详情

(2009·广州3月)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沿X-Y一线考察自然带谱,先后经过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雨林带分布在赤道地区,热带草原带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上要高于雨林带,热带荒漠带分布的纬度更高;则沿X-Y一线的自然带变化是随纬度而变化的,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 A

13.如果要考察从M到N的自然带谱,在实地考察中,最理想的线路应选择  ( )

A.30°E B.60°E C.90°W D.90°E

[解析] 图中显示从M到N经历了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结合各地带的植被分布状况,可判断实地考察中最理想的线路是沿60°E。

[答案] B

试题详情

(2009·浙江绍兴5月)右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A

11.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解析] 图示自然带的分布是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P为亚寒针带叶林带,受寒流的影响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

[答案] B

试题详情

(2009·四川遂宁5月)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9题。

7.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解析] 自然带7、8、9的差异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

[答案] B

8.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 )

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

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

[解析] 自然带3为热带草原带,巴西高原的自然带与其相一致。

[答案] C

9.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

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

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

[解析] 自然带9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B

试题详情

(2009·云南5月)下表为某地有关气象要素的多年统计情况。据此完成5-6题。

气象要素(单位)
1月
4月
7月
10月
月平均气温(℃)
10.8
14.2
20.7
18.6
降雨日数(日)
11.2
9.3
0.8
8.0
日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5.5
8.4
11.1
7.7

5.该地区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昼夜长短和天气

B.昼夜长短和自转速度

C.正午太阳高度和自转速度

D.正午太阳高度和气候

[解析] 昼夜长短和天气是影响该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A

6.该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C

试题详情

(2009·江西九江4月)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答案] A

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

A.⑤  B.⑥  C.⑦  D.⑧

[解析]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选B项。

[答案] B

试题详情

(2009·河北唐山4月)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

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解析] 图示景观为荒漠景观,主要是由人类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的。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1.C 2.A

试题详情

19.(2006·广东)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由一幅不同地区的风化壳纵剖面图及其对应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蒸发量)图入手,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和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做好该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该图所揭示的实际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风化壳(土壤)形成受气候条件制约,炎热多雨的条件下,淋溶、生物作用明显,风化壳深度大,反之寒冷,或干旱的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小。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判断该处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判断a为蒸发量,b为气温曲线,c为降水量。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一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处因为气温极低,即使降水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第(4)题,由图中B地气温和降水数据,即可判断出该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其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灰化土。第(5)题,同理由D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极薄的风化壳,判断该处为温带荒漠,那么制约性因素当然就是“缺水”了。第(6)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不能发育成植被,而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

[答案] (1)a (2)E、G A (3)枯枝落叶 淋滤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5)温带荒漠 缺水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试题详情

(2010·浙江温州2月)读下面五幅局部区域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五地河流径流量中雨水补给都较少,其影响因素中与甲地相似度最大的是

( )

A.乙   B.丙   C.丁   D.戊

17.图中五地年降水均稀少,其中按成因可归纳为同一类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丙丁戊甲                D.丁戊甲乙

[解析] 降水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关系密切,五地中,戊地在大陆内部,离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甲、乙、丙、丁四地都在大陆的西岸,副热带高压影响,并且受寒流的影响,但甲和丁都在北半球,其相似程度高。

[答案] 16.C 17.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