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9298  289306  289312  289316  289322  289324  289328  289334  289336  289342  289348  289352  289354  289358  289364  289366  289372  289376  289378  289382  289384  289388  289390  289392  289393  289394  289396  289397  289398  289400  289402  289406  289408  289412  289414  289418  289424  289426  289432  289436  289438  289442  289448  289454  289456  289462  289466  289468  289474  289478  289484  289492  447090 

6.设αβ是第二象限的角,且sinα<sinβ,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tanα<tanβ                             B.cotα>cotβ

C.cosα<cosβ                         D.secα<secβ

试题详情

5.数列{an}中,an≠0,前n项和Sn=pn2+qn(p,q为非零实数),若m>1且有以下两式成立:am1am2+am+1=0,a1+a2+…+a2m1=38.则m的值是

A.38                                    B.20

C.19                                    D.10

试题详情

4.集合{1,2,3}的子集的个数为

A.7                                 B.9

C.8                                 D.5

试题详情

3.要得到函数y=3f(2x+ )的图象,只须将函数y=3f(2x)的图象

A.向左平移 个单位                    B.向右平移 个单位

C.向左平移 个单位                     D.向左平移 个单位

试题详情

2.命题p:如果x2+2x+1-a2<0,那么-1+a<x<-1-a.

命题q:a<1.那么,qp的(   )条件.

A.必要不充分                             B.充分不必要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试题详情

1.函数f(x)=sin x+cos( x+1)的图象相邻的两条对称轴间的距离是

A.3π                                B.

C.                                D.

试题详情

29.解析:(1)据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河流的流向得出地势高低分布。(2)据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可知,2008年与1978年相比,耕地、荒地比重减小,但林地、草地比重上升,这是退耕还林还草、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导致的。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水土流失减少,使河流流量趋于稳定,含沙量大大降低。(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势必破坏植被,由此导致水土流失加重,且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加重,这些都会对湖泊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2分)(2)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3分,每个要点1分)(3)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3分,每个要点1分)。

试题详情

29.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10分)

图甲              图乙  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表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0.2%
44.1%
6.2%
1.3%
8.2%

(1)据图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4分)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分)

(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哪些不利影响?(3分)

试题详情

28.解析:(1)根据经纬度可得出图示区域中部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C点位于26℃等温线闭合圈之内,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推知C点气温大于24℃,小于26℃。(2)根据图示24℃等温线的走向说明即可,走向变化的原因可从地形的影响分析,即西段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受其影响,等温线也大致呈南北走向。(3)B城市附近是成都平原,粮棉生产条件好,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个方面说明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4)A为重庆,是山城,受山地、河流影响大,地域形态为组团式;B为成都,位于平原,地域形态为集中式。(5)图示区域主要包括四川盆地、横断山区,横断山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四川盆地则要注意预防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答案:⑴四川盆地(1分)  24-26℃(1分)。 ⑵北段呈南北(东北-西南)走向,(1分)南段呈东西(西北-东南)走向。(1分)主要是受地形影响。(1分) ⑶热量丰富,降水较多,雨热同期;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流经,灌溉水源较充足。(4分,每个要点1分)。⑷A为组团式,(1分)B为集中式(1分)。A城市地处两江交汇的丘陵地区,地形和河流的分割使城市的发展失去了完整性;(1分)B城市地处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1分)⑸加强植被保护,防治土壤流失;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预防水旱灾害(每个要点1分,共2分,考生答其他的,只要合理即可)。

试题详情

28.材料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绵阳、德阳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15分)

⑴图示区域中部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C点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2分)

⑵试描述24℃等温线的走向,并简要说明原因。(3分)

⑶图中B城市附近是该区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⑷指出图中A、B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原因。(4分)

⑸图示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