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9615  289623  289629  289633  289639  289641  289645  289651  289653  289659  289665  289669  289671  289675  289681  289683  289689  289693  289695  289699  289701  289705  289707  289709  289710  289711  289713  289714  289715  289717  289719  289723  289725  289729  289731  289735  289741  289743  289749  289753  289755  289759  289765  289771  289773  289779  289783  289785  289791  289795  289801  289809  447090 

2.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

A.光照强度较弱    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解答:AB   本题是一道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与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题。森林群落(或海洋藻类)有分层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光透射的强度及光谱的区别所致,使各种生物都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随高度的下降,红光由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光照越来越弱,当然红光和蓝紫光被上层植物所吸收了。而它们也正是植物所能利用的最有效光波,因此下层的植物光合作用较弱。

试题详情

1.如何理解植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答:①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种生物分布在不同高度,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种生物分布在不同区域。

②植物的垂直结构:小草、灌木、乔木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地形起伏、光线明暗、湿度大小等是植物不同。湖泊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例如:鲢鱼栖息在水体的上层,鳙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上层,草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青鱼、蚌、螺蛳等栖息在水体的底层。湖泊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属于垂直分布。

③补充:对于动物的分布,垂直分布,如飞禽和走兽;水平分布,如各种不同地形生活的动物。

试题详情

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森林的地上成层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草本群落地上部分一般分为上(高草层)、中(中草层)和下(矮草层)三层;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夏天,一个层次性较好的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水的循环性比较强)、斜温层(湖水温度变化比较大)、静水层(水的密度最大,水温大约4℃)和底泥层等四层(如下图所示)。表水层是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也主要在这里进行。动物、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也越多。草原的层次比较少,动物的种类也比较少;森林的层次比较多,动物的种类也比较多。在水生群落中,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光、温度和含氧量的垂直分布所决定的。

[疑问与解答]

试题详情

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生存。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可以是动物捕食动物、动物捕食植物等,分开对被捕食者有利。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可发生于植物与植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等,分开后对双方都有利。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的现象(被寄生者叫宿主)。分开后,寄生者难以单独生存,而对宿主生存有利。①体内寄生: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②体表寄生: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籽粒中、蚜虫寄生在绿色植物体表、虱和蚤寄生在动物的体表、菟丝子与大豆。③胞内寄生: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

类型
曲线图例
箭头图例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
捕食


 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和猎物者种群的数量呈周期性的波动,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猎物者。
竞争


 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有三,①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②A取代B;③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产生生态位的分离。
寄生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有害,寄生物一般比宿主小,如蛔虫与人。

试题详情

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1)种内互助 特点:群聚生活。如:昆虫、鸟、鱼和哺乳动物等。 意义:有利于捕食、御敌、抵抗不良环境、繁衍后代等。

(2)种内斗争 原因: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 意义:对失败者不利,但对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可以发生于同种动物或同种植物或同种其他生物之间。如鲈鱼食本物种幼鱼,蝌蚪排毒使幼小个体死亡。

试题详情

(1)概念不同: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而物种则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范围不同:一般来讲,种群是指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而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和种群组成的。由于两者概念的角度不同,不能进行比较其范围的大小关系。种群是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是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而群落是种间的研究范围,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3)判断标准不同:种群是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它通过个体间的自由交配而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的物种间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凡属于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往往不育。

注意:全世界的人群(不分肤色、国别、年龄、性别)是一个种群;全世界的水稻也是一个种群。一群牛、羊、马,就不是一个种群,而是多个种群。

判断某一地域中的生物是否是一个种群的关键是这些生物是否是同一种生物。

(4)种群强调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群落所强调的是某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群体(异种生物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因此不能说成某区域内的某些或几种生物的群体。种群与群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某区域中所有同种生物的集合是一个种群,而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的集合才是一个群落。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它强调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相互作用。

(5)种群能够组成群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它们必须适应于共同的非生物环境;②它们内部的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即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生物环境。也就是说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生物群落。

试题详情

3、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是群落的首要特征。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有差别,如热带雨林生物种类多,丰富度大;草原生物种类较少,丰富度小。

试题详情

2、实 例: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应该是多个种群)

试题详情

1、概念: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试题详情

2、周期性波动:原因较复杂,捕食和食物是影响因素之一。一般捕食种群数量达到高峰和低峰的时间总比资源种群(猎物者)晚,这种差异是由资源种群对捕食者影响的时滞效应所致。

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