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看图3-9,如: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 问:还有哪些属于分子晶体?
2. 英国承认埃及独立。
3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充分反映了埃及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显示了在反对殖民主义斗争中埃及全民族的空前团结。1919年6月巴黎和会确认埃及为英国的保护国后,埃及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断地掀起反英斗争的高潮,一次次地震撼着英国的殖民统治。1922年2月28日,英国政府被迫发表英国埃及关系宣言,放弃对埃及的保护,承认埃及独立。但是提出四项保留条件:“英国负责埃及的国防”、“对帝国交通线的控制”、“对外国人权益的保护”、“维持对苏丹的统治”。1922年3月16日,埃及获得了独立。此后,原埃及的最高统治者英国专员转为英国驻埃及大使,埃及人民为争取取消英国在埃及的特权和争取埃及的彻底独立,继续坚持斗争。
(五)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1.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四)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1. 战后土耳其的形势
1918年10月30日,土耳其被迫与协约国签订屈辱协定,面临着亡国的民族灾难。协约国派出10万军队占领土耳其大片领土。1919年5月,希腊在英国指使下出兵占领伊兹密尔,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凯末尔革命
(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 阿姆利则惨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为维护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仍然采用残酷镇压和欺骗改良相结合的两面策略。1918年7月,英国抛出了一个所谓的“改革方案”,美其名曰使印度“逐渐发展自治体制”,以此来笼络和利用印度的买办、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分裂和破坏民族解放运动;1919年3月在总督授权下,英国法官罗拉特颁布了一项法案,规定警察可任意逮捕官方所怀疑的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以长期监禁。这就意味着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全国哗然,群起反对,旁遮普的反帝斗争尤为激烈。 4月10日凌晨,在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两名民族主义者被当局逮捕,随后约有三五万市民集会市政府门前,要求释放被捕者,遭到警察和骑兵的镇压。4月13日,约五万人在阿姆利则市广场集会,抗议殖民当局的专横暴虐,群众大会完全是和平性质的。英国戴尔将军未发任何警告便下令开枪,打死数百人,打伤一千多人。阿姆利则惨案是甘地发动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之一。
2. 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0年12月,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山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不合作运动的措施包括: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这次运动中,甘地提出了非暴力与不合作的主张: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作出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以便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能够容许的范围内。由于甘地比较重视动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政治斗争,使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面貌。 但是,在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和国大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它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3. 情况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亚洲和非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新局面。战后初期,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朝鲜的“三一”运动。
朝鲜的三一运动
1. 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残酷统治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以后,日本总督成为朝鲜的最高统治者,总督由日本现役陆、海军将领担任,直接隶属于天皇。日本在朝鲜推行残暴的“武断政治”,实行残酷的军事警察制度,剥夺了朝鲜人民的一切民主权利。此外,在朝鲜实行奴化教育,将日语定为“国语”,禁止朝鲜人办学校,摧残朝鲜民族文化。
2.“三一”示威游行。第一、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残酷殖民奴役和压迫,使朝鲜人民忍无可忍,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朝鲜工人的罢工斗争,农民和青年学生的反日斗争不断高涨,终于导致了“三一”运动的爆发。第二、1919年1月22日,朝鲜废王高宗李熙突然死亡,据说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所毒害的。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此事件成为“三一”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2月8日,约有六百多名朝鲜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争取独立大会。第三、在人民群众反日情绪的影响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起草了《独立宣言书》,决定利用高宗国葬之机,于3月1日下午2时在汉城塔洞公园集会,发表独立宣言,举行游行请愿。3月1日,成千上万的学生、工人、农民等在塔洞公园集会,当众宣读《独立宣言书》,高呼“朝鲜独立万岁!”“日本人和日本军队滚出朝鲜去!”等口号。会后30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3. 反日民族大起义。汉城示威的群众同前来镇压的日本军警进行搏斗。当天,平壤、元山等地也举行了示威和暴动,斗争浪潮迅速推向全国,二百多万人参加斗争,工农大众是运动的主力。他们到处袭击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海外侨民也举行示威游行,响应国内斗争。这年秋天起义惨遭镇压。到这年下半年,起义基本停止。这次民族运动表现了朝鲜人民为争取独立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 朝鲜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李大钊主持的《新青年》等刊物,发表了数十篇报道和文章,谴责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支持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还有人向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发出电报,敦促他们提出承认朝鲜独立的要求。1919年4月,朝鲜爱国者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朝鲜人民反日民族大起义前后,许多朝鲜爱国志士来到中国东北,建立根据地,开展长期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中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
2. 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
(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 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第一,连年战争使苏俄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用物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第二,经济破坏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由于缺乏粮食和原料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许多工人迫于饥饿,离开工厂跑回农村。工人阶级队伍涣散,农村形势更为严峻,广大农民不肯再接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他们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农民的不满影响到军队,1921年2月,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发生水兵兵变,被迅速平息下去。可是,苏维埃政权的处境仍十分危急。第三,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根据列宁的报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从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2. 新经济政策的要点。
新经济政策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内容,它是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制定,不断完善的。
第一,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第二,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5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第三,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指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21年5月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后因实物交换在实践中行不通,遂放弃产品交换的作法,并取消商业的地区范围限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为了促进市场贸易,1921年10月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第四,分配制度的改革: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劳动报酬级差制。为了更好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采取了多种分配形式,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制、提成制、分红制等。
3.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 苏联的成立。
第一,苏联成立之前,约有二十个苏维埃共和国和若干自治州等。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和外交斗争在客观上要求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起来结成正式的同盟。第二,1922年10月,俄共(布)中央全会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了各苏维埃共和国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联合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决议。1922年12月,召开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1月,正式批准苏联第一部宪法。第三,统一的联盟国家成立,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 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 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俄国的建立和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协约国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他们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苏俄,支持苏俄国内反动势力,妄图颠覆新生苏维埃政权,把俄国重新拉入大战的泥潭。到1918年秋,3/4的国土和4/7的人口在各种敌对势力控制下。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成效。
残酷的战争环境,经济破坏,物资极度缺乏,迫使苏维埃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将全国转入战争轨道。
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领域实行的一系列非常措施,习称“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18年夏开始推行,1919年形成一种特殊经济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
主要内容有: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交售国家。第二,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宣布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国家通过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总管理局,对企业的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第三,取消商品贸易。第四,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有成效的,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从1919年到1920年,红军粉碎了协约国策划的三次大规模武装进攻,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成就
1. 领导:毛泽东为主席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2. 成就
(1)整编军队,由单兵种向多兵种合成军迈进。(2)1955年起,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3)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是建设重点。1956年起,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断得到更新。(4)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解放军已发展成为由空军、海军、陆军,包括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步兵和战略导弹部队等多军兵种的合成部队,已有能力构成立体防御体系,成为捍卫共和国的坚强柱石。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1.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俄国在当时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沙皇专制制度依靠贵族地主阶级和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使俄国帝国主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因实力不足而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集结,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上述两方面情况,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同时,俄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极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形成。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人数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俄国工人阶级开展斗争比西欧各国晚,受机会主义危害较小。经过1905年革命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俄国无产阶级有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更为重要的条件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关于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策略原则,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成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2.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1 500万壮丁被强征入伍,饥饿席卷全国,各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到沙皇专制制度上,沙皇统治日趋虚弱。在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厮杀得难解难分。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苏维埃得到武装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管理国家事务。这表明它是新生政权的萌芽。但是,在苏维埃中占多数席位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反对社会主义革命,他们支持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只是一时还没有掌握镇压工农革命的武装。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促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因为武器在人民手中,列宁认为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但是,临时政府制造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9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士兵粉碎了反动将领科尔尼洛夫企图建立军事独裁的叛乱,使党的威信空前提高。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确认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近期举行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开始到8日凌晨攻占冬宫,取得胜利。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苏维埃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新生苏维埃政权亟待解决的重大任务。到1918年年中,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均已收归国有,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外国资产也被依法没收,并废除了沙皇和临时政府所借的总额达160亿卢布的外债。在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农民无偿得到总数为1.5亿俄亩的土地。对外政策最紧迫的任务是结束同德奥集团的交战状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由于红军刚刚建立,无力抗击德军,苏维埃政府接受了条件十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丧失了大片领土,但赢得了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各国共产党都要受共产国际的领导。
3. 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一,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第二,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它使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大大增强;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第三,十月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