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果f(a+b)=f(a)•f(b)且f(1)=2,则+++…+等于 ( )
A.1002 B.1003 C.2004 D.2006
3. 已知,则下列函数的图象错误的是( )
2.反函数是( )
(A) (B)
(C) (D)
1.下列各组中,函数f(x)和g(x)的图象相同的是 ( )
A.f(x)=x,g(x)=()2 B.f(x)=1,g(x)=x0C.f(x)=|x|,g(x)=D.f(x)=|x|,g(x)=
36.(20分)图19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光滑的水平导轨MN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度L=4.0m,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恒定速率v=3.0m/s匀速传动。三个质量均为m=1.0kg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开始时滑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滑块A以初速度v0=2.0m/s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可认为A与B碰撞过程中滑块C的速度仍为零。因碰撞使连接B、C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滑块C脱离弹簧后以速度vC=2.0m/s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点。已知滑块C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B、C用细绳相连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
(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弹簧的压缩情况相同,要使滑块C总能落至P点,则滑块A与滑块B碰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m是多少?
徐闻中学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答卷 (物理部分)2009.12.6
一选择题(单选题13-16,每题4分,共16分。双选题17-21,每题6分,共3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34.(18分) Ⅰ(8分)① (2分)② (2分) (2分) (2分) Ⅱ(10分)(1)① (1分) ② (2分) ③ (2分) (2) (1分) (1分) |
35.(18分)解:(1) (2) |
(3) |
36.(18分)解: (1) (2) (3) |
徐闻中学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35.(16分)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粗糙的圆弧轨道,其半径R=0.4m,轨道的最低点距地面高度h=0.8m。一质量m=0.1kg的小滑块从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时以一定的水平速度离开轨道,落地点距轨道最低点的水平距离x=0.8m。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求:
(1)小滑块离开轨道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运动到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小滑块在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4.(18分)Ⅰ(8分) 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
① 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 (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②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
除作v-t图象外,还可作 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 ,横轴表示的是 。
Ⅱ(10分)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原理”。如图12,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试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 _______________,重复②的操作。
(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期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3= ,W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1,请在图13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
21.如图4所示,一航天器围绕地球沿椭圆形轨道运动,地球的球心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B两点分别是航天器运行轨道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若航天器所受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则该航天器( )
A.运动到A点时其速度如果能增加到第二宇宙速度,那么它将不再围绕地球运行
B.由近地点A运动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动能减小
C.由近地点A运动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D.在近地点A的加速度小于它在远地点B的加速度
徐闻中学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82分)
20.如图3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B位置)。对于运动员从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其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B.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所受重力对他做的功小于跳板的作用力对他做的功
C.在这个过程中,跳板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加
D.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19.某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一观光电梯升降过程中的情况,图2所示的v-t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在5s-10s内,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
C.在10 s-20s内,观光电梯在减速下降,说明该同学的惯性在变小
D.在20 s-2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