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外加生长素浓度(mg·L-1)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
0.5 |
3.6 |
5.5 |
6.4 |
5.2 |
3.1 |
0.4 |
0.2 |
下列由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外加生长素浓度为3.0mg·L-1左右,是促进花粉管萌发的最适浓度
B.外加生长素浓度高于6.0mg·L-1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外加生长素浓度为0mg·L-1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编号 |
成分 |
含量 |
① |
NH4HCO3 |
0.4g |
② |
KH2PO4 |
4.0g |
③ |
FeSO4 |
0.5g |
④ |
CaCl2 |
0.5g |
⑤ |
H2O |
1000mL |
24. 下表为我国新生儿计划免疫的部分列表,可以发现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下列选项不是多次接种的原因的是( )
新生儿月龄 |
应接种的疫苗 |
接种方式 |
预防疾病 |
出生时 |
卡介苗 |
皮内注射 |
结核病 |
出生时 |
乙肝疫苗第一次 |
肌肉注射 |
乙型肝炎 |
1个月时 |
乙肝疫苗第二次 |
肌肉注射 |
乙型肝炎 |
2个月时 |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一次 |
口服 |
脊髓灰质炎 |
3个月时 |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二次 |
口服 |
脊髓灰质炎 |
A.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疫苗在人体中诱发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D.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3. 抗体A与抗原A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现将正常人甲血液中提取的抗体A注射到正常人乙的体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A失去原有的免疫能力
B.抗体A将成为乙人体的抗原
C.抗体A在乙人体内不能识别抗原A
D.抗原A进入乙人体内,乙产生的抗体与抗体A相同
22. 桂花可用扦插的方法进行繁殖,软枝夏插(指在夏季用嫩枝条扦插),发根速度快,成活率高。对于刚截取的枝条采取的有关措施及对该措施目的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去除较成熟叶片,防止水分蒸发
B.保留部分幼叶,既可以产生生长素,又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去除侧芽,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顶芽的快速生长
D.保留侧芽,侧芽产生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1. 为了研究用基因重组等方法生产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实验:
①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
②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
③观察干扰素是否给癌细胞的生长带来了变化。
上述的实验计划中存在不足。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将培养的癌细胞分成两组,一组添加干扰素,一组不添加干扰素,分别观察生长情况 ②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③设置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的干扰素,分别添加给培养中的癌细胞,观察生长情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20. 如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B.图中②构成了人体肝细胞的内环境
C.肝细胞中不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D.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19. 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下列与内环境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两大部分组成
B.内环境是人体各种液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分
C.内环境中的氨基酸可来自于自身细胞中蛋白质的分解
D.正常反射弧中的信息传递不需要通过内环境
18. 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流感在全球蔓延,我国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开始临床试验。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那么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
B.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T细胞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抗体和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D.某人接种疫苗后不能产生抗体说明其一定具有先天性免疫缺陷
17. 当环境温度25℃降至0℃,人体耗氧量、皮肤血流量及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减少、增加 B.减少、增加、减少
C.增加、减少、增加 D.增加、减少、减少
15. 下图为新鲜的青蛙“神经-腓肠肌”标本及神经纤维末梢和肌细胞的连接部位放大图,实验人员做了如下处理:
①b处放药物 ②b处不放药物 ③c处放药物 ④c处不放药物
实验目的 |
药物放置位置 |
实验步骤 |
|
验证药物可阻断兴奋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甲组 |
①④ |
刺激a点,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 |
乙组 |
②④ |
||
验证药物可阻断兴奋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丙组 |
②③ |
|
丁组 |
②④ |
||
探究药物能阻断兴奋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还是阻断兴奋在神经 元之间的传递 |
戊组 |
①③ |
|
己组 |
①④ |
||
庚组 |
②③ |
上述实验中哪组设置不合理( )
A.甲组 B.丙组 C.丁组 D.戊组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