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0402  290410  290416  290420  290426  290428  290432  290438  290440  290446  290452  290456  290458  290462  290468  290470  290476  290480  290482  290486  290488  290492  290494  290496  290497  290498  290500  290501  290502  290504  290506  290510  290512  290516  290518  290522  290528  290530  290536  290540  290542  290546  290552  290558  290560  290566  290570  290572  290578  290582  290588  290596  447090 

3.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 

   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 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 

试题详情

2.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 

   诗 人:江心聆听琵琶曲 

试题详情

师生互动,依次简析各节诗歌内容。 

1.第一节:诗 人:浔江送客闻琵琶 

   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 

其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 

试题详情

要求:1.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感情。 

2.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试题详情

2、小序有何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试题详情

1、注意几个字词: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 

命:命名,取名。 

试题详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 六十首, “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试题详情

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试题详情

与数学一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

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试题详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课型:鉴赏课

授课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 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