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课文
1,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内容.
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两部分内容.
文章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2,下面我讲讲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我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我设置如下问题: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b,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c,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d,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c,侧面烘托的手法.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品味.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让学生回答怎样的问题,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 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节,是文章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文章.在这里我打算问这样几个问题: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主题.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3,到这里全文的分析结束,下面我讲讲文章的小结.
全文结束后,设计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 (过渡到白居易的处境)
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最后我总结:
A, 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这一点与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
B, 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
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最后我用一首诗作为《琵琶行》的读后感,和大家共鸣: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一)导入新课
在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 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
二,说学情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再加上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讲的过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所以我觉得采用诵读法和学生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前疏通字句,解决字词问题.本文采用一课时教学,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课外知识,用两课时,三课时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还应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尤其是让学生听《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有个感性的认识.
五,说教学过程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在高一时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琵琶行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急雨声、私语声、
貌美才高,春风得意
珠落玉盘声、黄鹂声、
以声喻声
泉流冰下声、 ------→ 年老色衰,幽愁暗恨
水浆迸声、刀枪鸣声、 ---→ 空船独守,愤懑不平
裂帛声 --------→ 曲终心裂,痛不欲生
《琵琶行》说课稿2009-10-25 13:35《琵琶行》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其实在几千年前诗人已经有了这种用文字去解读其他艺术的意识和高超技巧.《琵琶行》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
一,说教材
[学生佳作欣赏]
一开始弦拉得很细很柔,好像那春天的风拂过耳旁。枝头有黄鹂在婉转地啼叫,又有杜鹃在那悲戚地哀鸣。一会儿两只鸳鸯在欢畅地戏水,一会儿又扑啦啦地各自飞起。接着下起了小雨,密而绵长。雨越下越大,终于像瓢泼似的,还伴有电闪雷鸣,不远处的天好像被撕开了一道很长很大的口子,把整个世界都给吞了下去。
[学生点评]
这段音乐描写像课文《琵琶行》一样运用了以声喻声的写法,比喻生动,恰好地表现了梁祝在楼台会时缠绵凄苦、百感交集的情绪和祝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音乐视觉感觉强。
3、小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技巧。
师:本是表现乐声,却写了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黄鹂声,写了泉流冰下声、水浆迸声、刀枪鸣声,还有裂帛声,这是以声喻声的手法。这样就以视觉形象强化了我们读者对乐曲的听觉形象的感受。
2、学生讨论作答。
甲生答:“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四句,作者用雨声和儿女私语声来摹拟琵琶的急骤和细柔,表现了一种变化;又用珍珠落玉盘的的声音摹拟琵琶时而急骤时而细柔的特点。
师点评:以声来喻声,分析得到位。这样的音乐演奏出了琵琶女怎样的遭遇和情感?
乙生答:这时的音乐是清晰而明快的。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
师点评:深有同感。接着分析。
丙生答: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师趁机发问:这样的好景长吗?
丁生答:不长。“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
师点评: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分析得贴切,感受得投入。
戊生答: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是乐曲的高潮和曲终:“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
师趁机发问:为何?
己生答: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
师点评:不错。“裂”从修辞上来讲,可以说运用了双关,既是弦裂,更是心裂。
1、师:上课时从文中第3段我们了解到琵琶女的身世,第2段作者在正式演奏前也说琵琶女“低眉信手续续弹”,好像是在“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声是如何表现出琵琶女的心事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