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0412  290420  290426  290430  290436  290438  290442  290448  290450  290456  290462  290466  290468  290472  290478  290480  290486  290490  290492  290496  290498  290502  290504  290506  290507  290508  290510  290511  290512  290514  290516  290520  290522  290526  290528  290532  290538  290540  290546  290550  290552  290556  290562  290568  290570  290576  290580  290582  290588  290592  290598  290606  447090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乡一怆然。」

▲乐府诗

试题详情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观刈麦诗)

   「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长恨歌)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 老身今独在。」(新丰折臂翁)

试题详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得到顾况的赞誉。

试题详情

(四)同病相怜伤迁谪

试题详情

(三)歌女倾诉身世苦: 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试题详情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 :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试题详情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试题详情

(四)作业

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六,说板书

琵琶行

白居易

三奏

三感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题)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教学内容: 《琵琶行(并序)》

设计时段: 一课时

学 科: 语 文

模 块: 笔落惊风雨

年 级: 高 一

必修/选修: 必 修 四

教材版本: 苏 教 版

作 者: 陆颖

学 校: 江苏省溧阳中学

琵琶行(并序)

江苏省溧阳中学 陆颖

[设计思想]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计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把讲台让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同时包含师生角色的转变,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一首诗,好似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有自身的构造特点和整体的美学意蕴.我们教学绝不可用肢解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只注重局部词句的剖析,不注重诗的整体美学意蕴的把握,易使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诗歌教学最深层的含义,不是教学生如何读懂诗,而是教其如何去读诗,使其获得方法认知和得到情操陶冶,这就要求我们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去看待诗,应用整体的精神教学诗.大家知道,看维纳斯,若用分解剖析的态度,那不免有断臂的缺憾;若用整体精神,我们就发现,那动人心处恰恰在优美丰腴的身姿配上了一只断臂.诗歌教学,需要的就是这种看维纳斯的意识.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教学内容分析]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诗中塑造了一个飘零憔悴的琵琶女形象,她那幽怨的琴声和不幸的身世深深地打动了诗人,两人相似的经历,激起了他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以其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叙事,写景.特别是摹写音乐形象,用以抒发人物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准备]

1,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包括:A,作家作品 B,写作背景 C,掌握生字生词 D,熟读课文)

2,教师准备音像资料,文字资料,制作Powerpoint.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古筝曲《广陵散》,发思古之幽情.

[以上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奠定本堂课浪漫的基调]

2,由白居易祠导出《琵琶行》

白居易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让学生凭借初读课文的印象,填补空缺处的三个字)

明确:原对联是"迁谪恨"三字.

二,由上个问题,引出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让学生按预习内容来自行讲解,其他学生可加以补充.

[摆脱呆板地介绍作者的窠臼,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鉴赏诗歌

1, 谁解琵琶声

(1)听《琵琶行》配乐诗朗诵.重点欣赏摹写音乐的语段.(多媒体课件字幕与声音同步,学生低声跟读)

[落实诗歌诵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怀,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学生自由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 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3)总结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

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让学生谈,老师再作指导)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羽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A 借助语言的音韵摩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B 叠词和连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关)

--使音节悦耳动听.

侧面烘托

东船西肪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法.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板书]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2,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3,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自行体会,发言)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抹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

四,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附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素材推荐]

1,《汉语修辞艺术大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

3,蒋寄红. 《谈〈琵琶行〉》的音乐描写技术[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4,九江琵琶亭上的一副对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白居易调离江州不久,就有人在浔阳建亭纪念.上联写琵琶女谈出的琴声,如流水悠悠,明月皎皎;下联写优美的旋律,随江风远播,入云天缥缈.上联两个"一弹",刻画曲调优美多变;下联两个"半入"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琴声的效果.

5,引用有关描写音乐的诗歌,让学生赏析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娥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哜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贺《李凭箜篌引》 见课本P39

六 琵琶行(并序)

教案设计:高二语文备课组 郑清岁

教学目的: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诗段,以比较赏析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知道,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就象艺术孕育的联体婴儿,在《诗经》及以后的很长时期,诗歌既是文学(诗)又是音乐(歌).虽然在后来,音乐与文学逐渐分离,但二者仍然互相影响,比如大家熟悉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唐人张若虚的诗歌创作的,而许文学大家在自己的诗文中也给我们描画出了经典的音乐场景.我们知道的有《老残游记》中的句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篇写音乐的名篇.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三,本诗的相关文体常识.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四,欣赏相关的书法,图片(大屏幕展示)

五,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1.学生对照了解小序,解决字词.

2.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3.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