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0430  290438  290444  290448  290454  290456  290460  290466  290468  290474  290480  290484  290486  290490  290496  290498  290504  290508  290510  290514  290516  290520  290522  290524  290525  290526  290528  290529  290530  290532  290534  290538  290540  290544  290546  290550  290556  290558  290564  290568  290570  290574  290580  290586  290588  290594  290598  290600  290606  290610  290616  290624  447090 

8.《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 “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能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这关键在于后者

A.同情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试题详情

7.按照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历程,以下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②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③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④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

试题详情

6.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B.执政官权力最高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

试题详情

5.右图是唐朝至清朝科举考试中“状元”(部分)在今天各省分布情况。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重心不断南移

B.经济重心南移是文化重心南移的基本原因

C.北方文化走向没落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南方文化教育发展

试题详情

4.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松动

试题详情

3.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试题详情

2.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人们的思想相对保守   

②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③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④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是主流的生活理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