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0635  290643  290649  290653  290659  290661  290665  290671  290673  290679  290685  290689  290691  290695  290701  290703  290709  290713  290715  290719  290721  290725  290727  290729  290730  290731  290733  290734  290735  290737  290739  290743  290745  290749  290751  290755  290761  290763  290769  290773  290775  290779  290785  290791  290793  290799  290803  290805  290811  290815  290821  290829  447090 

有些题看似不同,但确有相同的求解方法,实质是一样的,将这些题放在一起比较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9、如图15所示,光滑大球固定不动,它的正上方有一个定滑轮,放在大球上的光滑小球(可视为质点)用细绳连接,并绕过定滑轮,当人用力F缓慢拉动细绳时,小球所受支持力为N,则N,F的变化情况是:

A、都变大;

B、N不变,F变小;

C、都变小;

D、N变小, F不变。

例10、如图16所示,绳与杆均轻质,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B端吊一重物。现施拉力F将B缓慢上拉(均未断),在AB杆达到竖直前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AB杆越来越容易断,

D、AB杆越来越不容易断。

例11、如图17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固定 的质点A,Q正上方的P点用丝线悬挂另一质点B, A、B两质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B两质点的带电量逐渐减小。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对悬点P的拉力大小: 

A、保持不变;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减小;

D、逐渐增大。

分析与解:例9、例10、例11三题通过受力分析发现,物理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是三力平衡问题,都要应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求解。

在例中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8所示,显然ΔAOP与ΔPBQ相似。 由相似三角形性质有:(设OA=H,OP=R,AB=L)                        

                         

 因为mg、H、R都是定值,所以当L减小时,N不变,F减小。B正确。同理可知例10、例11的答案分别为B和A

试题详情

2.已知两个不平行分力的大小。如图10所示,分别以F的始端、末端为圆心,以F1、F2为半径作圆,两圆有两个交点,所以F分解为F1、F2有两种情况。存在极值的几种情况。

(1)已知合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另一个分力F2存在最小值。

(2)已知合力F的方向和一个分力F1,另一个分力F2存在最小值。

例7、如图11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力F作用于物体O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方向,那

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这个力的最小值是:

A、Fcos,      B、Fsinθ,

C、Ftanθ,                 D、Fcotθ

分析与解:由图11可知,F的最小值是Fsinθ,即B正确。

试题详情

1.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由图9可知:                     

当F2=Fsin时,分解是唯一的。

当Fsin<F2<F时,分解不唯一,有两解。当F2>F时,分解是唯一的。

试题详情

将一个已知力F进行分解,其解是不唯一的。要得到唯一的解,必须另外考虑唯一性条件。常见的唯一性条件有:

1.已知两个不平行分力的方向,可以唯一的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对力F进行分解,其解是唯一的。

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唯一的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对力F进行分解,其解是唯一的。

力的分解有两解的条件:

试题详情

有n个力F1、F2、F3、……Fn,它们合力的最大值是它们的方向相同时的合力,即Fmax=.而它们的最小值要分下列两种情况讨论:

(1)、若n个力F1、F2、F3、……Fn中的最大力Fm大于,则它们合力的最小值是(Fm-)。

(2)若n个力F1、F2、F3、……Fn中的最大力Fm小于,则它们合力的最小值是0。

例5、四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2N、3N、4N、6N,它们的合力最大值为    ,它们的合力最小值为     

   分析与解:它们的合力最大值Fmax=(2+3+4+6)N=15N.因为Fm=6N<(2+3+4)N,所以它们的合力最小值为0。

例6、四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2N、3N、4N、12N,它们的合力最大值为  ,它们的合力最小值为     

   分析与解:它们的合力最大值Fmax=(2+3+4+12)N=21N,因为Fm=12N>(2+3+4)N,所以它们的合力最小值为(12-2-3-4)N=3N。

试题详情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且有弹性形变”。若物体间虽然有接触但无拉伸或挤压,则无弹力产生。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物体的形变很小,难于观察到,因而判断弹力的产生要用“反证法 ”,即由已知运动状态及有关条件,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逆向分析推理。

例如,要判断图5中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球是否受到斜面对它的弹力作用,可先假设有弹力N2存在,则此球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不为零,必加速运动,与所给静止状态矛盾,说明此球与斜面间虽接触,但并不挤压,故不存在弹力N2

例4、如图6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车静止时,F=mgsinθ,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cosθ,方向垂直杆向上。

C.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F=ma/sinθ.

D.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运动时,,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arctan(a/g).

分析与解:小车静止时,由物体的平衡条件知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设小球受杆的作用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7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sinα=ma,  Fcosα=mg.,两式相除得:tanα=a/g.

只有当球的加速度a=g.tanθ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才沿杆的方向,此时才有F=ma/sinθ.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小球所受重力mg和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合力大小为ma,方向水平向左。根据力的合成知三力构成图8所示的矢量三角形,,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arctan(a/g).

试题详情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谓相对运动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该参照物运动的方向。当研究对象参与几种运动时,相对运动方向应是相对接触物体的合运动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所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假若没有摩擦力研究对象相对该参照物可能出现运动的方向。

例3、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与钢板的动摩擦因素为μ。由于受到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光滑导槽A、B的控制,物体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使钢板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用力F拉动物体(方向沿导槽方向)使物体以速度V2沿导槽匀速运动,求拉力F大小。

  分析与解:物体相对钢板具有向左的速度分量V1和侧向的速度分量V2,故相对钢板的合速度V的方向如图4所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fcosθ=μmg

从上式可以看出:钢板的速度V1越大,拉力F越小。

试题详情

问题一:弄清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大小计算方法的不同。

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其大小即可由公式Fμ=μFN计算,由此可看出它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正压力有关,而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正压力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除外)。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而物体处于非平衡态的某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

   分析与解:物块ABC受到重力、墙的支持力、摩擦力及推力四个力作用而平衡,由平衡条件不难得出静摩擦力大小为

   。

例2、如图2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0;      B. μ1mgcosθ;   

C.μ2mgcosθ;     D. (μ12)mgcosθ;

分析与解:当物体P和Q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时,其加速度为:a=gsinθ-μ2gcosθ.

因为P和Q相对静止,所以P和Q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不能用公式求解。对物体P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ma

所以求得:f=μ2mgcosθ.即C选项正确。

试题详情

4.一题多解能训练大家的发散思维,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这些方法在其它内容上也有用,希望大家用心体会.

[例题2]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   ]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点拨:直接分析难以得出答案,能否借助图像来分析?

(学生讨论发言,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图像.)

解答:作出三辆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

甲、乙、丙三辆汽车的路程相同,即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由图像分析直接得出答案B.

[例题3]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字.)分析:首先,要将跳水这一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将运动员看成一个质点,则运动员的跳水过程就抽象为质点的竖直上抛运动.

学生解答:

解法一:分段求解.

上升阶段:初速度为v0,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题意知质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0.45m

可求出质点上抛的初速度

上升时间:

下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即初速度为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下落时间:

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

t1+t2=0.3+1.45=1.75s

解法二:整段求解.

先求出上抛的初速度:

v0=3m/s(方法同上)

将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看作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向上的初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a=-g,从离开跳台到跃入水中,质点位移为-10m.

由位移公式: 代入数据:

     

求出:t=1.75s(舍去负值)

通过计算,我们体会到跳水运动真可谓是瞬间的体育艺术,在短短的1.75s内要完成多个转体和翻滚等高难度动作,充分展示优美舒展的姿势确实非常不易.

[例题4]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在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甲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静止开始以1.0m/s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问:

(1)甲、乙两车出发后何时再次相遇?

(2)在再次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要求用多种方法求解.

学生分析与解答:

解法一:函数求解.

出发后甲、乙的位移分别为

s=vt=10t                     ①

两车相遇:s=s                      ③

解出相遇时间为:t=20s

两车相距:△s=s-s=10t-0.5t2

求函数极值:当t=10s时,△s有最大值,△smax=50m

微机模拟物理过程(几何画板):

观察:△s的变化

现象:当v<v时,△s增大

当v>v时,△s减小

当v=v时,△s最大

根据学生分析情况适当提示.

解法二:实验方法求△smax.

当v=v时,△s最大,

有:at=10,t=10/1=10(s)

△smax=s-s=10t-0.5t2=50(m)

解法三:图像法.

分别作出甲、乙的速度-时间图像

当甲、乙两车相遇时,有s=s

由图像可看出:当甲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乙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时,有:

t=20s,即两车相遇的时间.

当v=v时,△s最大.

由图像可看出:△smax即为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面积,

[例题5]球A从高H处自由下落,与此同时,在球A下方的地面上,B球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阻力,设v0=40m/s,g=10m/s2.试问:

(1)若要在B球上升时两球相遇,或要在B球下落时两球相遇,则H的取值范围各是多少?

(2)若要两球在空中相遇,则H的取值范围又是多少?

示意图:图1-2-9.

分析:若H很小,可能在B球上升时相遇;若H较大,可能在B球下落时相遇,但若H很大,就可能出现B球已落回原地,而A球仍在空中,即两球没有相遇.所以,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H要在一定的范围内.

微机模拟(几何画板):

v0=40m/s

设定H取不同的值,观察两球在什么位置相遇、或不相遇:

H=100m时,在B球上升时相遇

H=200m时,在B球下落时相遇

H=400m时,不相遇

再改变几次H的值进行观察.

微机模拟:

H不变,改变v0

当v0取不同的值,观察两球在什么位置相遇或不相遇.

请同学们课后解答.

学生解答:

(1)算出B球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t1=v0/g=40/10=4(s)

则B球在最高点处两球相遇时:

B球在落地前瞬间两球相遇时:

所以:

要在B球上升时两球相遇,则0<H<160m

要在B球下落时两球相遇,则160m<H<320m.

(2)由上可知,若要两球在空中相遇,则0<H<320m.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