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很多太空垃圾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每到太阳活动期,由于受太阳的影响,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开始增加,而使得部分垃圾进入大气层,开始做靠近地球的向心运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由于太空垃圾受到地球引力减小而导致的向心运动
B.由于太空垃圾受到地球引力增大而导致的向心运动
C.地球的引力提供了太空垃圾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所以产生向心运动的结果与空气阻力无关
D.由于太空垃圾受到空气阻力而导致的向心运动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经过21 h的太空飞行,返回舱于次日安全着陆。已知飞船在太空中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所示,飞船在飞行中是无动力飞行,只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有以下说法:①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 ②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③飞船的机械能守恒 ④飞船的机械能逐渐增大。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 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b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可能是( )
A.a处为拉力,b处为拉力 B.a处为拉力,b处为推力
C.a处为推力,b处为拉力 D.a处为推力,b处为推力
4.如图,从光滑的1/4圆弧槽的最高点滑下的小物块,滑出槽口时速度为水平方向,槽口与一个半球顶点相切,半球底面为水平,若要使小物块滑出槽口后不沿半球面下滑,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1,半球的半径为R2,则R1与R2的关系为( )
A.R1≤R2 B.R1≥R2
C.R1≤R2/2 D.R1≥R2/2
3.一个小球在竖直环内至少做N次圆周运动,当它第(N-2)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是7 m/s;第(N-1)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是5 m/s,则小球在第N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的速度一定满足 ( )
A.v>1m/s B.v=1m/s C.v<1m/s D.v=3m/s
2.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如果从抛出到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
B.此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v0
C.小球运动的时间为2 v0/g
D.此时小球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1.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从A点开始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一个水平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B为轨迹上的一点,虚线是过A、B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虚线和实线将水平面划分5个区域,则关于施力物体的位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④区域
B.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②区域
C.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可能在②区域
D.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④区域
15.下列关于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地面沉降严重 B.图5中河流在春季输入D湖的泥沙最多
C.E地水土流失严重 D.G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押题指数]★★★★
[解析]:
(1)图中山峰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相比,垂直自然带更__________(复杂、简单)。
(2)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理由。
(3)P、N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试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5)主要原因: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 [解析]
(1)看图找到3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根据经纬网确定走向;降水量的变化注意结合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根据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可知,甲地位于华北平原,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影响农业类型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和降水)、地形、土壤等。
(3)图(8)等高线反应该地起伏变大,沟壑纵横,是典型黄土高原地貌,黄土高原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注意从降水、地形地势、植被、土质业发展的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源、能源、交通、市场等方面的差异。
(4)分析海南岛的资源优势,确立农业发展的重点可循以下思路推断①纬度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经济作物基地;②海域广阔,多淤泥质海岸→海洋渔业、盐业等。
[答案]
(1)舟山 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 海南岛
14.兰厦铁路沿线
A.重庆-厦门段铁路走向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 B.跨地势三级阶梯
C.自西向东河流径流年际变化逐渐变小 D.均位于季风区
5.该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适宜发展立体农业,但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不一定要9.下列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A和C两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B.C地区出现梅雨在7 、8月份
C.图中湖泊终年补给河流
D.依靠便利的水路交通,河流沿岸形成我国三大城市带之一
[押题指数]★★★★★
[解析]
A.甲、乙、丁、丙 B.乙、丁、丙、甲
C.丙、甲、乙、丁 D.丁、丙、甲、乙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