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1168  291176  291182  291186  291192  291194  291198  291204  291206  291212  291218  291222  291224  291228  291234  291236  291242  291246  291248  291252  291254  291258  291260  291262  291263  291264  291266  291267  291268  291270  291272  291276  291278  291282  291284  291288  291294  291296  291302  291306  291308  291312  291318  291324  291326  291332  291336  291338  291344  291348  291354  291362  447090 

6.(09上海卷10)9.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A.0.2mol中子       B.0.4mol电子

C.0.2mol质子       D.0.4mol分子

试题详情

5.(09福建卷10)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试题详情

4.(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2L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

B.充电时,Li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试题详情

3.(09天津卷2) 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3-)均增大

试题详情

2.(09全国卷Ⅱ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 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 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试题详情

1.(09全国卷Ⅰ11)为了检验某含有杂质的样品的纯度,现将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11.(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29)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根据“联合制碱法”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原子利用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NH3+CO2+H2O+NaCl(饱和) = 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3)“氨碱法”的CO2来源于石灰石煅烧,“联合制碱法”的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

(4)由于总反应可看作是:2NH3+2NaCl+CO2+H2O = Na2CO3+2NH4Cl,所以:

原子利用率(%) =×100% =×100%;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碱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详情

1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31)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 = 6K2O+N2),39.0 g钾与10.1 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__   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 = 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 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 L (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 ℃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6.30 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 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1)28.2 g。  (2)96.25%。   (3)71 g。

(4)  KxOy+x/2CO2 = x/2K2CO3+(y-0.5x)/2O2

     =   

解得x:y=2:3,即n(K):n(O)=2:3。(合理即给分)

即得化学式为:n(KO2):n(K2O2) = 2:1,n(KO2):n(K2O) = 4:1。

试题详情

9.(07年高考江苏卷·24)(8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 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 mol·L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Na2O+H2O = 2NaOH, 2Na+2H2O = 2NaOH+H2↑, 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2)n(NaOH余) = 2.0 L×0.05 mol·L1 = 0.1 mol,

n(H2) ==0.05 mol,n(Al) == 0.01 mol = n(NaAlO2),

由电子守恒知:n(Na)+3n(Al) = 2n(H2),即:n(Na)+3×0.01 mol = 2×0.05 mol,得:n(Na) = 0.07 mol。

由钠守恒知:n(NaAlO2)+n(NaOH) = n(Na)+2n(Na2O),即:0.01 mol+0.1 mol = 0.07 mol+2n(Na2O),

得:n(Na2O) = 0.02 mol。

w (Na) =≈89%。

试题详情

3.(1)0.012mol  (2)8   (3)n(OH)︰n(CO32)=16︰1     (4)Al2Mg6(OH) 16CO3·4H2O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