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昼夜长短的判断和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判断
①某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取决于该地所处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比例,任一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时间总长均为24小时。
②不同纬度的地点的昼长或夜长的比较,应比较两地昼弧或夜弧所占据的经度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时间越长,弧长上每150占据1个小时。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①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
②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北极附近有极昼;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
③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北极附近有极夜;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
(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①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白昼最长,北极点到北极圈范围出现最大范围的极昼,黑夜最短。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北极点到北极圈范围出现最大范围的极夜现象。
②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略)
③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
④极点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南北极点均为半年昼半年夜。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
(1)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地转偏向力从赤道向两极增大。
(2)意义: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
例题1: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A.对铁轨西侧磨损较重 B.对铁轨东侧磨损较重
C.对铁轨两侧磨损一样 D.对铁轨两侧都无磨损
答案:B点拨: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属于在北半球自南向北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右偏转,磨损右边的铁轨,即东侧的铁轨。
2、地方时
(1)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2)时区和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划分方法如图。
时区号=已知经度÷150(取整数),除尽或者余数小于7.5°,商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7.5°,时区数等于商+1。
区时: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中时区中央经线为0°,东1区中央经线为东经15°,东西12区中央经线为180度经线。
标准时间: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中国使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地球上日期最多存在两天,分界线包括规定的日界线,还有事实上的日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即夜半球正中央地点经过的经线,它不断变化。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点经线到180度经线之间范围为新的一天,余者为旧的一天。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于一个日期。
时间计算:从1800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再到1800经线,时间越来越早,即时间不断增加。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两地经度差在00经线的同侧为“-”,异侧为“+”)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③区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在零时区的同侧为“-”,异侧为“+”)
④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例题1:下图中的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NA的经度为__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__;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答案:(1)60°E;180° (2)22;4
点拨:(1)北半球地球逆时针自转,由于非阴影为新的一天,所以NA为0点经线,NB为180度经线。根据图中120度夹角,可以推知NA的经度为60°E。(2)此时60°E地方时为3月22日0点,北京时间即东经120地方时,两地相差60经度,地方时相差4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点。
例题2: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时间为7月1日20时,完成以下要求:
(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A。
(2)A地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
(3)A地地方时应为________时________分至________时________分之间。
答案:(1)A点位于图中20°W-0°之间的赤道上。见下图。
(2)7;1 (3)10;40;12;0
点拨:(1)图中最右侧经线地方时为12点,根据北京时间为7月1日20时,可以计算出对应经线为0度经线。图中经线间隔为30度,从右侧数的第二条经线为西经30度,东西半球分界线为西经20度,此时只有赤道上能够昼夜平分,所以符合要求的范围为20°W-0°之间的赤道上。(2)该图显示180度经线为0点,全球为同一日期,都是7月1日。(3)A地位于20°W-0°之间,此时0°经线地方时为7月1日12点0分,西经30度地方时为7月1日10点0分,西经20度位于西经30度以东10个经度,地方时差40分,地方时为7月1日10点40分。
例题3:北半球冬至日当航行中的海轮上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从收音机里听到北京时间是15点整。该船位于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答案:B 点拨: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为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即东经120经线地方时为15点,船所在的经线读数为东经75度,为印度洋海域。
例题4:下图中的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70°E B.23°26′N,20°W
C.0°,110°W D.23°26′S,100°E
答案:A 点拨: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则靠近180度经线附近的经线为东经160度,根据经度分布可以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昼半球正中央经线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度数为东经70度,由于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直射点位于赤道上。
(2)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3月21日15时20分 B.3月21日8时40分
C.9月23日15时20分 D.9月23日8时40分
答案:C 点拨:直射点位于赤道包括春分和秋分两天,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应该从秋分到1月方向。直射点位于70°E,地方时为9月23日12点,东经120度地方时为9月23日15时20分。
例题5:下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为赤道上的两点,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等于地球半径,非阴影部分为1月7日,阴影部分为1月8日,则北京时间为
A.7日9时 B.7日16时 C.8日16时 D.8日8时
答案:C 点拨:日界线包括0点所在经线和180度经线,新的一天范围从0点所在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到180度经线,图中NA为0点所在经线,NB为180度经线,该图为北半球,所以NA经度为西经120度,地方时为8日0点,东经60度为8日12点,东经120度为8日16时。
例题6:读下图,回答(1)-(3)题:
(1)若图是以赤道某点为中心的侧视图,A、B是赤道与圆的两个交点,其直线距离为R(R为地球半径)。图中各点的经线恰好为12月12目的范围,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日8:00 B.12日16:00 C.11日0:00 D.13日16:00
答案:D 点拨:根据题意画出下图,可以看出,12月12日范围跨60个经度。
假如A所在经线为0点,则B所在经线必然为180°经线,得出A点经线为东经120°,时间为12月12日0点,答案没有该选项。另外一种情况是A所在经线为180°经线,B所在经线为0点所在经线,经度为120°W,12月12日为旧的一天,北京时间在12月13日,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北京时间为13日16:00。
(2)若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我国大陆最东端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7:00 B.8:00 C.9:00 D.10:00
答案:C 点拨:若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新旧日期个占一半,此时0°经线为0点,180°经线为12点,我国大陆最东端(135°E)所在时区为东9区,此时为9点。
(3)若图为地球侧视图,AB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昼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越来越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3月21日3:20 B.3月21日15:20
C.9月23日3:20 D.9月23日15:20
答案:C 点拨: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直射点位于赤道并正向南移动,时间为9月23日,即此时地球新一天为9月23日。题中条件见下图所示
9月23日范围从70°E(0点所在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到180°经线,北京时间为为120°E经线地方时,为9月23日3:20。
例题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到B再到C,方向先向 ,再向 。
(2)若D处的经度为150°E,则E点的经度为 。F点的经度为 。
(3)当D点为5月11日0点时,F点为5月 日 时,此时北京时间为5月 日 时。
(4)A、B、C、D四点中,A点与 点地方时相同,B点与 点线速度相同。
(5)随地球的自转,当B点转过的角度恰好是360°时,这一日被叫做一个 日。
(6)某人从D点出发一直向北行进,是否可能回到原地? ,原因是 。
答案:(1)东南 西南 (2)150°W 30°E (3)5月10日16点,5月10日22点
(4)C D (5)恒星日 (6)否 从D向北走,到北极点后就得向南,当然回不到原点。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及方向,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从A到B再到C,总体向南,但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先向右偏转,到B点后转为向左偏转。(2)D、E之间差60度,若D处的经度为150°E,向东经过180度经线到达E经线。(3) D处的经度为150°E,当D点为5月11日0点时,F点与之差8小时,此时地方时为5月11日0点-8时=5月10日16点。北京时间为东经120经线地方时,与150°E差2小时,此时为5月10日22点。(4)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同一条纬线上线速度相同。(5)地球自转360度为一个恒星日。(6)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1、昼夜交替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晨昏线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都是00。
随着地球自转和直射点运动,晨昏线位置不断变化。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也就不断变化,最大夹角为23°26′,为夏至和冬至时,最小为0,为春分和秋分时。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纬度之和为90度。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纬度等于90度-直射点纬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
例题1: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 飞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点拨:飞机飞越晨昏线时地方时为19点,位于正午12点之后,应该为昏线,19点日落,当地昼长夜短,为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昏线向右倾斜,晨线向左倾斜,故正确答案为图②。
例题2: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区域的昼夜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弧是晨昏线的一部分,其中AB弧属于_______线。
(2)图示时刻比较可信的现象是( )
A.台湾东侧的洋面有一台风即将登陆
B.扬州迎来了新一天的曙光
C.黄河的含沙量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
D.南极中山站的队员们正在紧张地工作
(3)此时,从波斯湾驶往新加坡的一艘油轮为_______风_______流航行。
答案:(1)晨 (2)D (3)逆;逆
点拨:根据大陆轮廓判断出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再根据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该图为12月22日的日照图。南半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因此AB弧是晨线,CB弧是昏线。图中季节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据此可对第(2)题各选项作出判断。此时我国的扬州处于白天。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并推动海水形成逆时针的大洋环流,所以轮船从波斯湾驶往新加坡应为逆风逆流。
例题3:如太阳直射20°N,那么 A.70°N以北为极夜区 B.晨昏线与南北纬70°纬线相切 C.20°N纬线上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值 D.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答案:B 点拨:太阳直射20°N,晨昏线与南北纬70°纬线相切,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20°N纬线上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值应该在夏至日,太阳直射20°N,直射点可能正在向北,也可能正在向南移动。
例题4:下图中N为北极点,弧 POQ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一旅游者16时位于图中H点,则
A.此时刚日出 B.旅游者的影子位于西南方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北京的昼长在变短
答案:C 点拨:16时位于晨昏线上,在正午12点之后,应该位于昏线上,昼长为8小时,此时晨昏线与北纬70度纬线相切,直射点位于南纬20度纬线上,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比较快。由于没有给出直射点移动方向,所以不能判断北京的昼长在变短还是在变长。此时直射点位于M所在经线,且位于南半球,即位于H点西南方向,所以位于H地的旅游者的影子位于东北方向。
(2)一飞机欲从Q地飞往P地,其最短航行路线是
A.沿弧QOP从Q飞往P B.沿QNP从Q飞往P
C.沿纬线从Q飞往P D.沿QMP从Q飞往P
答案:A 点拨:经过地心、Q地、P地的大圆,正好是晨昏线经过的大圆。
例题5: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晨线(线上的数据为经度)。据此回答第(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14:40 B.9:20 C.21:20 D.15:20
答案:B 点拨:春秋分时,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晨线一端是北极点,另一端是南极点,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不重合,晨线经过半个地球,跨180经度,中间为赤道,赤道永远6点日出,昏线也是半个地球。本题中,东经70度经过赤道,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可以计算出来。
(2)若Q点为67°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波斯湾驶出的油轮顺流而下直奔马六甲海峡 B. 上海中小学午休时间延长
C.澳大利亚小麦带正在抢收 D. 海河流域处于汛期
答案:C 点拨:通过东经70度为6点,可以计算出Q点的地方时为12点,即12点日出,意味着该地处于极夜状态,该纬度为67°N,冬至日北极圈正好出现极夜,可见图中所示日期在冬至日前后,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的油轮为逆水;北半球冬季午休时间缩短;夏季初期为小麦收割期;冬季海河流域处于处于枯水期。
例题6: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A.4时30分 B.5时30分 C.6时 D.7时
答案:A 点拨:南纬50度纬线上,夜长为9小时,夜半球正中央为0点,A为日出地点,为4时30分。
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在运动的地球上看太阳,表现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大圆上自东向西运动,即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例题1: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___________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全称)。
答案:(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汛(洪水);炎热干燥 (2)0;南 (3)少12;逆时针;阿留申低压
点拨:(1)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夏至日,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都是距离直射点最近的一天,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即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为雨季,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汛期,而亚平宁半岛南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干季节。(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等,差值为0。由于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即冬至日,北极圈为极夜,昼长为0,赤道昼长为12小时,所以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短12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半球为冬季,热带季风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北部沿岸海水向西流动,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
例题2: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这一天是
A.7月1日 B.1月1日 C. 10月1日 D.4月1日
答案:C 点拨: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与极昼极夜幅度相同,移动23°26′用三个月,即90天,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南移动过程中,从北极点向南出现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23°26′,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用时间约90天*1/10=9天,日期为9月23日+9天,为10月2日,故C对。
例题3: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2)题。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答案:C 点拨:a位于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直射点逆自转方向运动,从a到b,b为春分,d为夏至日6月22日,直射点从d到c运动,所以c为秋分日。
(2)当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悉尼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B.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我国冬季风活动频繁 D.我国北方河流进入汛期
答案:D 点拨: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为从冬至到春分,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正向赤道方向运动。此时期我国位于冬季,北方河流为枯水期。
比较项目 |
地球自转 |
地球公转 |
示意图 |
|
|
运动轴心及轨道 |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 |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
方向 |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
周期 |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
速度 |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
需要注意的问题:太阳日的理解和飞行中感觉一天长短问题:
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4小时,为一天。
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 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
答案:D 点拨: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
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答案:A 点拨:图中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且自南向北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即纬度在北纬60度附近。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A 点拨: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的周长,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度大,运动周长增大,速度增大。
例题3:某日酒泉昼长11时20分,西昌昼长11时40分。某航天专家上午11时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据此和下图分析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为:
A.11时40分 B.14时30分 C.11时30分 D.11时14分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主要是在西昌经历的,如果航天专家没有运动,在西昌经历的一天为24小时,白天为11时40分,现在他一方面随地球自转,一方面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感觉一天时间应该比实际周期短,而且发生运动时间在11点以后的3小时范围内,应该在白天,所以短的时间是在白天范围,短的时间为从东经98度到东经102度的经度差所消耗的时间,为16分钟,即航天专家感觉一天的白天时间为11时40分-16分=11时14分。
例题4:下图中的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的昼夜状况,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
(1)P地位于T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A 点拨:30°N纬线圈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所以右图中的P点右侧为北极点。P点位于北半球高纬度,72.5°E经线上,综合起来,P地位于T地的东北方向。
(2)若该日一架飞机在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
A.东北、5小时 B.西北、6小时 C.东南、5.5小时 D.西北、5.5小时
答案:B 点拨:飞机从F(赤道,72.5°E)出发时,F地正好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点,此时T地地方时为0:30分,正值黑夜。根据左图中的白昼经度,计算出白昼时间为11小时,日出时间为6:30分。注意一天中晨昏线位置不变,只是地球上的地点不断运动,各条经线顺序经过晨昏线。飞机出发时位置和各地时间见下图。
飞机一方面向西北方向飞行,另一方面,飞机和T地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飞行中,飞机始终在晨线以西,当飞机到达T地时,T地正好到达晨线位置,该时间段为从0:30分-6:30分,时间为6小时。飞机到达T地后,随着T地进入白昼,不能再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了。
6.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2)符号:
(3)单位:mol·L-1
(4)说明:①物质的量浓度是溶液的体积浓度
②溶液中的溶质既可以为纯净物又可以为混合物,还可以是指某种离子或分子
5.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2)符号:
(3)单位:L·mol-1
(4)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标准状况:0℃、1atm即1.01×105Pa
②理想气体:A.不计大小但计质量
B.不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③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22.4L·mol-1
(5)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②结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温度与压强来共同决定)
③结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大小)
4.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2)符号:
(3)单位:g·mol-1
(4)说明:①使用范围:A.任何一种微观粒子
B.无论是否纯净
C.无论物质的状态
②与式量的比较:
③与1mol物质的质量的比较: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含义:实验测定12g12C中碳原子的个数
(2)符号:NA
(3)单位:个/mol
(4)说明:①NA的基准是12g碳-12中的原子个数
②12C不仅是摩尔的基准对象,而且还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
③NA是一个实验值,现阶段常取6.02×1023作计算
④要注意NA与6.02×1023的区别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