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1304  291312  291318  291322  291328  291330  291334  291340  291342  291348  291354  291358  291360  291364  291370  291372  291378  291382  291384  291388  291390  291394  291396  291398  291399  291400  291402  291403  291404  291406  291408  291412  291414  291418  291420  291424  291430  291432  291438  291442  291444  291448  291454  291460  291462  291468  291472  291474  291480  291484  291490  291498  447090 

4.完成课后练习一。     5.完成课后练习四。

试题详情

3.完成课后练习二。

试题详情

2.提示应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检 涂 饿莩 发 岁 于 无 罪 斯 至 

试题详情

1.诵读第七段。

理清内容:

说明: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 孟子最后还用了一个比喻,是怎样比的? 

提示: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

指导朗读:“狗彘食人食”句揭露了诸侯贵族的荒淫,朗读时,要表现出说话人的义愤。“涂有饿莩”句要读出其悲愤的语气。“人死”句是借用诸侯国君的自我辩护的口气,应读得有讽刺意味。用比喻来反驳,应用质问的口吻来读。最后,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施行仁政,应用和缓、劝勉的语气。

请学生朗读。

请学生归纳孟子仁政思想。

提示:发展生产,制民之产,教化百姓,还有最后除虐政。总的来说有两点:一是保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

[板书] 

    施仁政 

孟子      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提示:只有这样施行仁政,天下之民才能来归顺。 

试题详情

梁惠王对人民施小恩小惠就以为做得很好,实际上与其他国君都一样。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但这还不够,君王对此还应有什么态度呢?我们看最后一段。 

试题详情

第三课时 

试题详情

2.识记本课学习的文言实词、虚词。

试题详情

1.熟练背诵第五、六段。

试题详情

违 时 胜 数 罟 洿 斧斤 以 憾 树 衣 畜 无 谨 庠序 教 申 孝 悌 义 颁 负 戴 王

试题详情

   1.诵读第五段     请学生依据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订正)。     理解内容。     措施        效果     不可胜食也 

不可胜食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不可胜用也  说明:“不可胜……也”给人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运用了排比手法。

理清本段层次。

提示:第一层 第1、2、3小句 

第二层 第4句    第三层 第5句 全段中心 

指导朗读:第一层三句,语势逐层上升,最后一层全段中心,作为最突出的部分。“养生丧死无憾”一语出现两次,前者可轻读,后者应重读。 

2.朗读第六段 

请学生依据书下注释与第五段比较异同处。 

提示:同是发展生产,强调“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无失其时”,“勿夺其时”。这些都强调不要耽误生产时机。侧面指出,梁惠王“使民加多”的目的,就是驱使百姓去打仗,不得民心。 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第六段还有孟子教化百姓的主张。

指导朗读:这一段分述王道的四项基本内容,四个“矣”陈述语言,气势充沛。最后总结“不……未……”双重否定句式,读得应坚定有力。

请学生朗读。

引导当堂背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