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1818  291826  291832  291836  291842  291844  291848  291854  291856  291862  291868  291872  291874  291878  291884  291886  291892  291896  291898  291902  291904  291908  291910  291912  291913  291914  291916  291917  291918  291920  291922  291926  291928  291932  291934  291938  291944  291946  291952  291956  291958  291962  291968  291974  291976  291982  291986  291988  291994  291998  292004  292012  447090 

3.结合地质灾害分布图,指出地质灾害多发区,说明其自然环境特征与其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教学建议

地震重点关注构造地震。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说明地震的形成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例如:汶川地震即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致使青藏高原隆起并向东走滑,引发四川西部东北西南断裂带震动导致。从知识角度,要求区分震级与烈度,以及影响烈度的因素(地震模式示意图)。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区分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为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含有泥沙、石块、砾石等。

结合岩性、地质地貌、降水、水文、植被条件分析滑坡泥石流的产生过程。明确泥石流三个基本形成条件、激发条件和活动特征。

   结合地质灾害分布图,从地质灾害多发区地形、地质、气候、植被状况,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例题: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第三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气象灾害的原因必修1已经有相应介绍,故而,本课标要求“分析”原因,即指出相关自然灾害形成的大气形势、天气系统,而旱灾和洪涝灾害还能进行多成因类型的分析。

课标二即结合气象灾害多发区环境特点分析,认识灾害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2.按照机制的含义,说出地震形成和泥石流、滑坡发生的过程,并简述三类灾害的特点。

试题详情

1.结合景观图,说出地震、泥石流、滑坡的基本含义,说出泥石流、滑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试题详情

2.运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分布图,说出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某地区主要自然灾害。

教学重难点: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

★教学建议:

   在利用世界自然灾害分布图说出我国多自然灾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利用不同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图,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课标一实际上是从致灾因子角度分析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或机制。“简述”是因为地质灾害的产生过程或机制非常复杂,故而只需要学生大致了解。 “机制”的含义是自然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较分析“原因”,不要求很深入,而是更加注意灾害形成的环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

课标二“多发区”指某种或多种自然灾害出现几率大的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指从自然灾害成因分析孕灾环境特点,即结合地质灾害多发区环境特点分析,认识灾害与环境的关系,即从孕灾环境角度认识自然灾害。

课标三可以在第一章第二节完成,但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归纳的是自然灾害集合概念的特点,而非具体每一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另一方面从对各种自然灾害整体认识的角度考虑,有利减少重复和概念混淆,建议把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放入以下各节中。各类自然灾害特点应从地点、时间、过程、影响四方面来说明。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1.对照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

试题详情

2.地区灾害群聚

根据信息,分析某些群聚性灾害的地域分布,为以后各节说明具体类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环境特点提供定向。

(1)华北--旱涝、地震

(2)华东、华南--台风、旱涝

(3)西北--风沙、地震

(4)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

(5)东北--旱涝、低温灾害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1.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两个版本教材都在主要灾害分布地区上达成一致。

(1)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

(2)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3)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

(4)泥石流、滑坡--西南

(5)台风--东南沿海

试题详情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孕灾环境、受灾体的影响,并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它们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危害程度差异比较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对灾情的作用。

★教学建议

通过不同时间某一自然灾害危害的案例分析,比较其死亡人数、财产损失等在程度上的差异。如洪涝灾害在解放前后造成危害程度的差异比较。

通过比较同一次自然灾害如地震或寒潮,归纳随距离源地的远近不同、地区特征差异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举例,建立关联图,完成认识。

第二章  中国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特点

★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课标不仅要求能分类在各类相应自然灾害图中指出其区域分布,而且还应在多类灾害叠加图中指出某一区域多发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后面进行灾害多发区自然环境与灾害的关系奠定基础。灾害的分布不是要求记住,而是能在相应地图上指出,并分析其形成的环境背景。

试题详情

3.结合实例,说出影响灾情大小及其地域差异的因素。

试题详情

2.比较分析同一次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区所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