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1829  291837  291843  291847  291853  291855  291859  291865  291867  291873  291879  291883  291885  291889  291895  291897  291903  291907  291909  291913  291915  291919  291921  291923  291924  291925  291927  291928  291929  291931  291933  291937  291939  291943  291945  291949  291955  291957  291963  291967  291969  291973  291979  291985  291987  291993  291997  291999  292005  292009  292015  292023  447090 

2、黑火药发生爆炸的反应中:S+2KNO3+3C = K2S+N2↑+3CO2↑被还原的元素是(   )

A.只有N    B.只有S      C.只有C     D.N和S

试题详情

1、下列物质不属于盐类的是(   )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灰锰氧

试题详情

18.(1) P=ρgh2=1.0×103kg/m3×10N/kg×0.06m=6×102Pa

  (2) F=G=ρgV= O.6×103 kg/m3×10N/kg×0.001m3=6N

  (3) 略

(04中)34、如图所示,是小明为防止家中停水而设计的贮水箱.

  当水箱中水深达到1.2m时,浮子A恰好堵住进水管向箱 内放水,此时浮子A有1/3体积露出水面(浮子A只能沿图示位置的竖直方向移动).若进水管口水的压强为1.2×105 Pa,管口横截面积为2.5 cm,贮水箱面积为0.8m2

  浮子A重ION求:

  (1)  贮水箱能装多少水?

  (2)  浮子A的体积应多大?

(04调)19.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实心圆柱体,当圆柱体逐渐浸入装满水的柱形烧杯过程中,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表中所给条件求:(g取10N/g)

圆柱体浸入深度(cm)
0
0.6
1.2
1.8
2.4
3.0
3.6
4.2
4.8
6.0
测力计示数(N)
2
1.85
1.625
1.55
1.4
1.4
1.4
1.4
1.4
0

(1)圆柱体的质量是多少

(2)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

(3)未放人圆柱体前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为多少

(03调)19·一种按压取水式热水器如图9所示,当按下按压器时;通气孔被封闭,气室与瓶

  胆水面上方的封闭空气被按压器压缩,气压增大,把水压出出水口。今设按压器横截面积为40cm3,质量不计,弹簧在按压时平均弹力2N,大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求:

  (l)当瓶内水面低于出水口l0cm时,要压出水,气室和水面上方的气压p至少应为多少?

  (2)此时,手要用多大的力按压按压器?

(03中)19.(6分)如图是某养鱼专业户设置在鱼池中央的增氧机,它由三个浮球和连杆把电动水泵固定在一起构成,整个设备总质量300㎏,潜水泵额定电功率3kW.增氧机不工作时,浮球有一半漏出水面.增氧机工作时,即潜水泵抽水,每5min可将1.44×104㎏水送到5m高的空中让其自由下落,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

  (1)连杆和水泵的体积不计,每个浮球的体积是多少?

  (2)增氧机正常工作时,其效率为多少?

(3)增氧机工作时,试分析浮球漏出水面的体积有何变化?(不计算,只作答)

  

试题详情

20、(1)F浮=ρ水gV排=103×10×1.5×103 N=1.5×107N  因为船漂浮所以 G= F浮=1.5×107N

(2)F浮=1/3ρ水gV排  (1分) P=F/S=2G/3S=2×106Pa

(05中)39.(5分)伍实同学利用密度为1.5×103kg/m3的橡皮泥进行造“船”比赛,他所用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造成的小船最大排水体积为100cm3.求:

(1)他所用的橡皮泥的重力;

(2)他所做的小船能装载的货物最重为多大?

 (05调)18.如图所示,一立方体木块漂浮在底面积为4×10-2m2的盛水容器内.木块密度p=O.6×103 kg/m3,边长L=0.1 m,容器内水的深摩hl=0.2m,木块下表面距水面h2=0.06m(g=10N/kg).求:

 (1)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木块受到的浮力;

 (3)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请你再求出一个物理量.

试题详情

19、(1)因漂浮F=G=mg=10-3×10=10-2 N  (2分)

(2)根据漂浮条件F=G   ρg1/2V=ρg V   ρ=1/2ρ=0.5×103㎏/m3   (2分)(其它正确的解法均可)

(3)因液体对橡皮膜压强等于U形管水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强即ρgh=ρgh′  ρh′/h=1×103×2×10-2/10-2=2×103㎏/m3   (2分)

(06调)43.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3.6Km 。李明上学前称得人与书包总重为600N ,自行车重为300N , 7点30分他从家里出发,以6m/s 的速度匀速骑车到学校,在骑车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50N 。求: (1)通过计算可知李明同学几点钟到学校?

(2)李明在骑车过程中,自行车两个车轮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03m2 ,在此过程中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少帕斯卡? (3)从家骑车到学校的过程中,李明克服阻力做功为多少焦耳?

(06中)20.在南极考察中使用的海洋破冰船,针对不同的冰层有不同的破冰方法。其中一种破冰的方法是:接触冰面前,船全速航行,船体大部分冲上冰面,就可以把冰压碎。

(1)当破冰船航行于海面时,它的排水体积约为1500m3,求船自身的重力。(3分)

(2)在一次破冰行动中,当船冲到冰面上时,船的排水体积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船与冰层接触面积为5m2,此时破冰船对冰层的压强是多少?(海水的密度取1.0×103㎏/m3)

试题详情

20.解:(1)木块质量:m=ρv=0.6×103 kg/m3×100×10­-6 m3=0.06 kg  (1分)

木块重力:G =mg=0.06 kg×10N/kg=0.6N  (1分)

漂浮时:F= G=0.6N  (1分)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ρgV  V= 

ρ=   (2分)

1吨原油的体积:

1吨原油等于多少桶:  (1分)

(06中)19.如图是吴林泽利用U形压强计改装成的测液体密度的密度计。A为固定支架,其作用是保证橡皮膜在不同的液体中深度均为1㎝。U形管盛水,其右管标有刻度值,为了便于读数,在U形管右管有一个指示液面位置(刻度值)的质量为1g的实心红色浮标,刚好有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未测量时, U形管水面刚好与a相平,读数时,读取浮标所对的刻度值即可。求:

(1)浮标受到的浮力    (2)浮标的密度

(3)当橡皮膜放入某液体中,浮标指示在b处, ab之间的距离为1㎝,计算b处的刻度值

试题详情

(一) 选择题

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解析]以西周到秦朝人们籍贯变化的内容为材料,要求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历史概念做出正确的区分。西周通过分封诸侯的方法形成了对地方的管辖,但诸侯国相对独立,周王室难以对其进行直接的统治,“齐人”“鲁人”“楚人”的称呼就是分封制政权组织形式的反映。秦朝的郡是中央政府下属的统治机构,郡下设县,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命。皇帝的命令可以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及其下属的乡里机构直达百姓,人们居住地所在的行政区划也就成了判断其籍贯的依据。从秦朝起,郡县制成为我国地方政权的主要组织形式。

[答案] C

2. 如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解析] 以我国铁器制作的开始时间为考点,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识记鉴别。其有效信息主要包含在题干的文字说明中,图示仅作证明作用而已。由“剑身铁质”说明它是铁制品,其出现的时间最早只能是春秋时期。

[答案] C

3.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 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国与国的关系

D. 夷夏关系

[解析] 以孔子学说与孟子学说的相同内容为考点,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孔子学说和孟子学说均属儒家思想,其实质是有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本题只有在了解孔孟学说具体主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比较和概括活动才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 A

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解析] 以古代书法艺术的内容为考点,要求在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东晋和唐朝书法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辨别。“挥毫落纸如云烟”的描述,容易与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的草书特点相联系;“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则通过时间的表述规定了答案的唯一性。本题同时含有对整理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结构的考查要求。

[答案]B

5.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解析] 以唐诗和唐三彩的内容为考点,要求在联系同一时期相关历史现象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推测性的判断。骆驼、胡人逐渐成为唐诗和唐三彩中流行文化符号的现象,反映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需要有必要的交通条件和政治条件,古代的“商帮”要到明清时期才出现。

[答案]C

6.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解析] 以众多系列性的历史事实为考点,以历史发展的线索为切入点,考查对专题知识的整理技能和推断能力。要求考生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以及前后相承的变化中,能够归纳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逐渐平民化的趋势。

[答案] A

7.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解析] 以1869年中国人的接生观念为切入点,要求对不同时期中国近代思想观念发展的时代特征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辨别。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比物质文明的现代化更为重要,本题旨在通过相关现象深层次地认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思想阻力。解题时,需要将选项与相关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相联系。

[答案]A             

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解析] 以五四运动作用的解释为考点,要求从特定的视角就其评价的内容作出判断,考查运用一定的史观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同一历史现象,不同的人从其阶级立场出发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解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革命史观是其评价五四运动作用的基本出发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答案] D

9.如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实业救国的思潮

C. 工人阶级的诞生

D.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解析] 试题要求在获取材料中有关号召国人用国货等信息的基础上,找出与其有密切关联的选项--实业救国思潮。以史料与研究对象的对应关系为考点,强调了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证据意识的考查。“民国九年”的表述,则含有对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方法的考查要求。

[答案] B

10.有关1924-1927 年间的国共关系,甲书称之为“联俄容共时期”,认为“国民党之容共,乃系接受共产党所提出之加入国民党之请求。”乙书则称之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认为“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以后,大多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了国民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书的立场相同,都认为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B.甲书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认为是共产党员主动加入国民党

C.乙书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认为是国共两党共同致力于国民革命

D.甲、乙两书的立场不同,甲书认为并非对等合作,乙书则反之

[解析]本题旨在对同一历史现象做不同解释的考查。从甲书称之为“联俄容共时期”与乙书称之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可以认识到两书是从不同的立场上对相关问题作出的解释。再由其进一步的说明可知道,甲书认为是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入(国民)党的申请,这明显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乙书则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认为两党是对等合作。考生作答时,主要是依据题干所提供的材料以及对早期国共关系的基本认识加以判断,着眼于考查从材料中解读出不同观点和解释的能力。

[答案] D

11.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

A. 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 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 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 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解析] 以抗战时期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为考点,通过对时人言论材料的呈现,考查时代特征的知识以及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同时涉及情感价值观的内容。与试题相关的知识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反映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的教学要求。

[答案] C

1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个体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过程。试题通过连环画的封面图及其标有“1953年出版”的底注,要求考生辨认其中的“社”的生产组织形式。1953-1956年,我国以合作社为主要形式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9年前后,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国兴起。1953年的“社”只能是合作社,不可能是人民公社。试题要求考生运用图示“1953年”的关键信息对同一类型的历史现象做出正确的辨别。

[答案] A

13.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解析] 以中苏(俄)关系为考点,要求从其发展线索的角度掌握不同时期外交关系的特征和共同原则。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始终坚持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具体的表现。A项和C项只符合结盟或多边外交一个方面的判断,D项则与题干所列出的内容无关。

[答案]B

14.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解析] 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为考点比较其不同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同属于公元前5世纪的思想巨人,并在重视道德、肯定人的价值和强调知识的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由于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两者的政治主张及其价值观有所不同。孔子极力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蕴含着维护君主权威的政治主张;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繁荣时代,其思想含有反对绝对权威的民主色彩。

[答案]D

15.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 以罗马债务法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对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实质的把握能力。债务奴隶都由平民演变而来,债务奴隶制的存在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限制乃至废除债务奴隶制本质上都是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与改善奴隶境遇没有任何关系。本题旨在考查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理解罗马法的能力,要求将债务法与“维护平民利益”、“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保护私有财产”等相关内容在维护罗马统治的体系中联系起来思考。

[答案]C

16.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文明开始进入新的时期,一个开放、联系、整体发展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试题从辨析历史事实因果关系的角度出发,要求对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形成正确的认识。解题时,需要考虑到在生产力发展较低的情况下,技术水平(这里主要指交通工具)的落后是阻碍人类交往发展的主要障碍。

[答案]C

17.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们有共同的追求,也有不同的目标。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进行了批判,形成了共同点。选项A、D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的内容,选项C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内容。试题要求在调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归纳其相同点,并含有对专题的纵向发展线索进行归纳整理的考查要求。

[答案]B

18.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 工业化

B. 殖民战争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本题以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为考点,从考生熟悉的“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现象出发,选择与其有联系的农业人口逐步减少的具体事实,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要求在分析表格数据材料的基础上理解英国工业化与农业人口减少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A

19.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

[解析]本题要求在获取四幅美术作品图像信息的基础上对其创作风格的时序作出正确的判断。解题时,既要知道《自由引导人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日出印象》、《格尔尼卡》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的代表作,还要理解这几种艺术风格产生的先后顺序和演变过程。试题含有梳理、总结专题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演变过程的考查要求。

[答案]A

20.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解析] 以经济大危机时期人们的感受和体验为选项材料,形成一定的历史情景。解题时,需要结合经济危机的相关表现对材料进行分析才能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经济危机来临之际,企业破产导致了找工作的困难,这是基本问题。D项不符合史实,A项和C项则没有B项确切。

[答案] B

试题详情

必做题部分

试题详情

(三) 试卷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三种,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