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2039  292047  292053  292057  292063  292065  292069  292075  292077  292083  292089  292093  292095  292099  292105  292107  292113  292117  292119  292123  292125  292129  292131  292133  292134  292135  292137  292138  292139  292141  292143  292147  292149  292153  292155  292159  292165  292167  292173  292177  292179  292183  292189  292195  292197  292203  292207  292209  292215  292219  292225  292233  447090 

2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试题详情

2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试题详情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24.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试题详情

23.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

试题详情

22.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

试题详情

21.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聊暇日( 以)销忧 ②漫逾纪(以 )迄今

B ①蔽荆(之)高岑 ②悲旧乡(之)壅隔兮

C ①人情同(于)怀土兮 ②气交愤(于)胸

D ①虽信美(而)非吾土兮臆 ②假高衢(而)骋力

翻译下列句子6分

试题详情

20.对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聊暇日以销忧    聊:姑且        B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虽:即使

C 曾何足以少留    少:稍微        D 漫逾纪以迄今     漫:长久

试题详情

               登楼赋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回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xì)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xiè,除去污秽)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qù,寂静)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D āoD á,悲痛)而(C ǎn,惨痛)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19.对下列各句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实显敞而寡仇   仇:仇恨        B 钟仪幽而楚奏兮   幽:拘禁

C 路逶迤而修回兮  修:长         D 循阶除而下降兮   除:台阶

试题详情

塞下曲六首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18.诗歌重视炼字炼句,语言精炼,富于表现力。试结合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试题详情

17. 搬动大石头在文中是什么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