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2566  292574  292580  292584  292590  292592  292596  292602  292604  292610  292616  292620  292622  292626  292632  292634  292640  292644  292646  292650  292652  292656  292658  292660  292661  292662  292664  292665  292666  292668  292670  292674  292676  292680  292682  292686  292692  292694  292700  292704  292706  292710  292716  292722  292724  292730  292734  292736  292742  292746  292752  292760  447090 

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

  A.样/子  尾巴/首以待  牵/词夺理 

B.允/变  独戏/勾心斗  奢/所向披

C.红/实  淋淋/呕心沥  碑/俯首

D.及/连  梁山/淡明志  障/敛声

试题详情

3、识别并表现出仿句中相应的情感、语言风格

细加体会,例句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文雅清丽的特点,而且富有意蕴,仿句时,也要尽可能地体现出这些特点;并且,既然是“故乡的歌”,那么显然是针对远方的游子而言的,自然,后面用来作比的事物,一定会给远离故乡、飘泊旅居的游子带去亲切、温馨的感觉,从而抚慰他们思乡的孤寂心灵。因此,句中的意象必须符合这一要求,才能产生较好的表达效果。所以,选用什么喻体是需要讲究的,它应该具有美感,能给人以情感的慰藉,否则就达不到仿写的要求。如:

故乡的歌是一只怪叫着的乌鸦,总在客居的旅舍上空掠过;

故乡的歌是一阵狂暴的沙砾,总在游子的心头敲打

试想,“怪叫着的乌鸦”、“狂暴的沙砾”怎能给人以美感,而“掠过”、“敲打”,又怎能给游子以心灵的慰藉呢?

再如“故乡的歌是一首忧愁的诗,总在深夜的灯下完成”一句,不但语意平淡,而且显然缺乏意蕴,只需在几个地方略作一点改动,其表现力就大不一样:

故乡的歌是一首缠绵的诗,总在月圆思归的夜里吟唱;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找到很多可以用来作比的事物,如:灯、风、小溪、春雨、风帆、诗、信、鸟儿、花儿、茶、酒、云霞、山泉、月光、太阳等

另外,也要注意前后词语的搭配和语意的完整,不然语句就缺乏表现力甚至文意不通。例如:

故乡的歌是一杯香醇的酒,总在觥筹交错是记起;(搭配不当)

 故乡的歌是一只船,总在巨浪的潮头上。(语意不完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仿句时还要善于联想和想象,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积累,培养良好的语言感觉能力,这样就可以厚积薄发,从容应对了

本题较理想的仿写有:

 故乡的歌是一只轻盈的风筝,总在异乡的天空上飞翔;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乡的歌是一泓清凉的泉,总在酷热的荒漠中涌出;

 故乡的歌是一座坚固的桥,总在布满沟壑的路上架起;

 故乡的歌是一片灿烂的云霞,总在风雨之后的天空中出现;

 故乡的歌是一封迟到的信,总在思乡正浓的夜晚飞临;

 故乡的歌是一杯浓酽的茶,总在忧愁的日子里溢香;

 故乡的歌是一轮明艳的朝阳,总在黑暗的海边升腾而起

解题分析:注意原句仿写四忌

一忌话题脱离。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

例一:仿照下面排比句的句式,以“月亮”和“海鸥”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

月亮说:         

海鸥说:         

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误例:月亮说:我放射的光芒最皎洁。海鸥说:我雄健的舞姿最美好。

分析:在给定的例句中,前四个问句已明示了下文回答时的陈述对象应该分别是“年龄”“心灵”“人生”“青春”,并在回答的例句中,“鲜花”对应“年龄”,“太阳”对应“青春”,所以“月亮”和“海鸥”应分别和“心灵”“人生”对应,仿写时应以“心灵”和“人生”作为陈述对象。而误例中“月亮”“海鸥”回答的是“光芒”和“舞姿”,这样就和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不合,这就是脱离话题

试题详情

2、识别并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

细读不难发现,例句中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有一些通感(通感可以看着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的韵味。而暗喻是比喻的一种,应该明白,只有性质不同的事物才能作比,并且二者还应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因此,在仿句时,也必须体现出例句的这一特征。下面这两个例子,就不符合要求:

故乡的歌是一首轻柔的歌,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哼起

故乡的歌是一支优美的乐曲,总在寂寞的时候响起。

有一定文学常识的人就会看出,句中的本体(歌)和喻体(歌、乐曲)是同一类事物,它们构不成比喻的条件

同时,由于是造两个仿写句,因此,两个用来作比的事物(喻体)最好属于不同的类别,以使句子更加变化多彩。下面这个仿写就不是太好: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丽的箫,总在思乡的夜晚吹起;

故乡的歌是一把悠扬的口琴,总在月圆的时候奏响。

这是因为,“箫”、“口琴”同属乐器,而且与例句中的“笛”也属于同一类事物

试题详情

考点要求:选用句式的能力,指的是根据语境需要来选择最恰当的句子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的需要。选用句式还是一个修辞问题,与简明、连贯、得体的修辞要求存在着交叉关系

方法技巧:在高考试题中选用句式一般为选择题。一般从陈述对象一致、排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另外还有句式一致、风格情调一致、语意连贯、肯定与否定的照应等这里不再赘述。由于选用句式的关键在于“用”而不是简单地区别句子类型,所以选用句式多是提供一个语境,然后根据语境的需要来选择恰当句式。

考查类型: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整句与散句;常式句与变式句。

基本原则:(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使语意连贯。(2)体现语意重点,使之适合语境中语意重点的需要。(3)保持感情、语气的一致,使之与语境的感情、语气协调一致起来

例一: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答案:D

点拨:语境中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A项的后一个分句主语是“赃物和赃款”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不一致,B项的后一个分句与A项有相同的毛病。C项的第一分句的主语是“犯罪嫌疑人”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也不一致。D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公安干警”,与所给的语境衔接,所以选D项

例二:填入下文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句是(   )

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     ,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

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

答案:C

点拨:本题是从排序照应的角度来考查选用句式的,上文突出“巧”字,下文“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A、B项均为“爱看--而不爱看”与原文的“不喜欢--喜欢--”照应错位。D项的“陈旧”、“新鲜”也不能与原文的“一般化”“特殊化”照应

试题详情

19、请以“学术的创造性”作为开头,重组下面这句话,不得改变原意。(2分)

学问之道不是要求你去纯粹地充当前人的吹鼓手,而是要求你在充分理解前人长处的同时,发现前人没有达到的空白和缺陷,这样才谈得上学术的创造性。

学术的创造性                                .

试题详情

18、将下列句子重新进行排序,使句子连贯,句意明确。

①“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②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③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④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正确的顺序是:         (只填写序号)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