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2598  292606  292612  292616  292622  292624  292628  292634  292636  292642  292648  292652  292654  292658  292664  292666  292672  292676  292678  292682  292684  292688  292690  292692  292693  292694  292696  292697  292698  292700  292702  292706  292708  292712  292714  292718  292724  292726  292732  292736  292738  292742  292748  292754  292756  292762  292766  292768  292774  292778  292784  292792  447090 

9.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A.汉代沿海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东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试题详情

8.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州治、县治是指古代州、县地方长官的官署)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商品交换必须到城市进行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县两级以上的城市才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试题详情

7.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B. 耕作农具得到较大改进

C.农具制造开始使用铁器          D. 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试题详情

6.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       B.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 

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国家实行土地轮休政策

试题详情

5.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皇家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场所。明代撤消了元朝帝王牌位,而清朝建立后,却加祭辽、金和元代帝王。这项史实主要反映了

A.少数民族帝王的历史地位得到肯定

B.明清与蒙古族关系不断恶化

C.明清帝王对正统地位的维护

D.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不断发展

试题详情

4.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最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试题详情

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试题详情

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

A.原始农业                B.工商食官        

C.重农抑商                 D.工商皆本

试题详情

1.在著名的福建土楼--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楹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试题详情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