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3055  293063  293069  293073  293079  293081  293085  293091  293093  293099  293105  293109  293111  293115  293121  293123  293129  293133  293135  293139  293141  293145  293147  293149  293150  293151  293153  293154  293155  293157  293159  293163  293165  293169  293171  293175  293181  293183  293189  293193  293195  293199  293205  293211  293213  293219  293223  293225  293231  293235  293241  293249  447090 

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图”,根据所学的地理学原理回答15-16题。

15.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

A.原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答案  B

16.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资源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答案  C

试题详情

(原创题)新华网2008年11月14日消息:改变开放30年来,中央先后四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并相继实施一大批重点工程,这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西藏自治区GDP达到342.1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5.8倍。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青藏高原与黄河、长江中下游的纬度相当,由于地势高形成的气候特点是           (   )

A.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B.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迎风坡降水多

C.热量不足,农作物单产低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14.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培育特色产业,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是西藏发展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植业是西藏的特色产业

B.对外联系是拓展外向型经济的保证

C.优质青稞、牦牛、细毛羊和林木资源等是特色产品

D.加快城镇的发展与外向型经济关系不大

答案  13.D  14.B

试题详情

(2009·江苏常州模拟)下图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优势产区。回答11-12题。

11.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                            (   )

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葡萄

12.该产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较好

C.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答案  11.C  12.B

试题详情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度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10.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该地区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应继续大面积开垦、发展粮食种植业

答案  9.C  10.A

试题详情

(2009·福建莆田一模)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6-8题。

 

6.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   )

A.320毫米       B.450毫米      C.650毫米      D.400毫米

7.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小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                     (   )

A.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8.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是                          (   )

①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  ②减少植物病虫害  ③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④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6.A  7.B  8.B

试题详情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气候资源表”,完成4-5题。

1月均温
12°C
3-5月降水量
460 mm
7月均温
28°C
6-8月降水量
440 mm
>10°C积温
7 400°C
9-11月降水量
520 mm
年降水量
1 580 mm
12-2月降水量
160 mm

4.该地有可能是                                  (   )

A.长春           B.北京        C.青岛        D.福州

5.下列关于该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

B.全年多雨,季节变化小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地河流补给最主要的类型是雨水补给

答案  4.D  5.D

试题详情

(原创题)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北、最东、最南端,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

A.a、b           B.a、c        C.b、c        D.b、d

2.四地所在省区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   )

A.a          B.b         C.c         D.d

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 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

答案  1.C  2.A  3.C

试题详情

18.(2008·广东省毕业测试)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包括(双选)                             (   )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       C.宗教        D.人口总量

(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答案  (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AD 

(3)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4)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试题详情

17.(原创题)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中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图1)和“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图2),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两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           (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3)根据图1,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4)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战争、                   的发展、         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        的改善等。

(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          

答案  (1)国内人口迁移 

(2)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 

(4)自然灾害  工业化和城市化  新资源  环境质量 

(5)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试题详情

(2009·辽宁阜新模拟)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5-16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载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5.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

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5.D  16.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