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3061  293069  293075  293079  293085  293087  293091  293097  293099  293105  293111  293115  293117  293121  293127  293129  293135  293139  293141  293145  293147  293151  293153  293155  293156  293157  293159  293160  293161  293163  293165  293169  293171  293175  293177  293181  293187  293189  293195  293199  293201  293205  293211  293217  293219  293225  293229  293231  293237  293241  293247  293255  447090 

20.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两题(8 分)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1)、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                      (20个字以内) (2)、采用“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即用                           

                     (40个字以内)

试题详情

19.体会语段的语言脉络,将下列‚ƒ三个句子填在语段的横线上。(3 分)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 A  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B   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C   欣赏活动可以认为是对于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了解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开始进入对诗的本身的理解,这时,在眼前展示的是诗的形象,这是诗人想像的产物。

‚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

ƒ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答案:   A       B        C       

试题详情

18.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依据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4 分)

示例  请人原谅,可以说“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包涵 ”。

(1)、祝贺别人取得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    ”,也可以说“祝你     ”。

(2)、 拒绝别人的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    ”也可以说“我真的     ”。

试题详情

17.“我”在对待父亲上有哪些错误?“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你是如何评价“我”对父亲的这种“态度变化”?(8分)

                                  

 

                                  

试题详情

16.文章的高潮部分是父亲来信一段,让人感动。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者在这一段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列举两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试题详情

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父亲的形象。(4分)

                                    

试题详情

13.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 分)

(3)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