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
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
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②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 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 东南 部,原因:① 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 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 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4)中国人口问题:①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②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
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
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
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10)、工业主导区位分类
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加工厂--原料影响在减弱
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接近市场--饮料厂、家俱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市场影响在加强
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有色冶金--动力影响在减弱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纺织厂、电子装配厂、服装厂--劳动力数量影响在减弱,劳动力素质影响在加强
技术指向型:对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飞机制造、核电、精密仪器仪表厂人才和知识的影响力在加强。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
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
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
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
面去分析。
(五)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9)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
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
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星优势的条件。
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
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
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
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在逐渐加强。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
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⑴ 日本工业集中在 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① 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 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 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④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⑵ 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
⑶ 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
⑷ 工业集聚:
① 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② 新兴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⑸ 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① 大批廉价劳动力; ②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③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 点:① 以中小企业为主;② 轻工业为主;③ 生产过程分散; ④ 资本集中程度低;⑤ 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 : ① 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 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 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 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④ 形成规模生产;⑤ 树立品牌意识;⑥ 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⑦ 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⑹ “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社会经济因素:① 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② 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③ 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⑺ 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区位劣势: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资源不足。
(8)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18)、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19)、农业区位的区域分析:
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旱地种植业: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水田种植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涝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20)、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
|
名称 |
主要分布区 |
生长习性 |
农业区位的选择 |
粮食作物 |
水稻 |
“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 |
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 |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6°N) |
玉米 |
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 |
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
|
小麦 |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 |
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冬收,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 |
|
糖料作物 |
甘蔗 |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 |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
甜菜 |
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
|
饮料 |
茶叶 |
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
喜高温多雨、怕涝 |
红壤等酸性土壤 |
咖啡 |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等 |
喜高温多雨 |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 |
|
可可 |
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以非洲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 |
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 |
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保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带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长茂密。 |
|
纤维 |
剑麻 |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从西沙尔港出口,因而也叫“西沙尔麻”。现非洲的坦桑尼亚占世界总产量的60%。 |
喜高温耐旱 |
|
黄麻 |
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省最多 |
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 |
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
|
亚麻 |
温带地区的中国、俄罗斯等 |
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 |
长日照作物 |
|
橡胶 |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
喜高温多雨 |
|
|
棉花 |
美国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亚;我国则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南疆 |
喜高温 |
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
|
水果 |
柑橘 |
原产于我国,北起秦岭南麓,南到雷州半岛,西起藏南察隅,东到台湾岛都有出产。 |
喜温润,怕寒冷 |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
苹果 |
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出产最多 |
喜光、较耐寒 |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
|
油料作物 |
花生 |
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产量占全国1/3以上 |
喜温干燥、砂质壤土 |
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 |
油菜 |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 |
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 |
|
芝麻 |
原产于非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暖温带、亚热带种植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南 |
喜温耐旱 |
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不耐涝。 |
|
胡麻 |
西北内陆地区 |
|
|
|
油棕 |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 |
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 |
|
|
大豆 |
原产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黑龙江为最多。 |
为中温作物 |
要求积温在2000℃-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 |
|
出口农产品基地 |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