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解答有关直线的问题时,要注意(1)在确定直线的斜率、倾斜角时,首先要注意斜率存在的条件,其次是倾斜角的范围;(2)在利用直线的截距式解题时,要注意防止由于“零截距”而造成丢解的情况;(3)在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解题时,要注意检验斜率不存在的情况,防止丢解;(4)要灵活运用定比分点公式、中点坐标公式,在解决有关分割问题、对称问题时可以简化运算;(5)掌握对称问题的四种基本类型的解法;(6)在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确定有关参数的值或其范围时,要充分利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特殊值检验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要能分辨线段的有向与无向概念上的混淆,有向线段的数量与有向线段长度的混淆,能否分清这两点是学好有向线段的关键.
3.由于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有关函数、数列、不等式、复数等代数问题往往借助直线方程进行解决,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复习本章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2.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综合性试题的难度较大,一般以解答题形式出现(此类问题下一章重点复习).
1.本章在高考中主要考查两类问题:
基本概念题和求在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基本概念重点考查:(1)与直线方程特征值(主要指斜率、截距)有关的问题;(2)直线的平行和垂直的条件;(3)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等.此类题大都属于中、低档题,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每年必考.中心对称与轴对称问题虽然在《考试大纲》中没有提及,但也是高考的重点,复习时也应很好地掌握.
2.加强利用均值不等式及其他方法求最值的练习,在求最大(小)值时,有三个问题必须注意:第一,注意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即x>0,y>0(x+y≥2);第二,注意一定要出现积为定值或和为定值;第三,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若等号不成立,利用均值不等式x+y≥2不能求出最大(小)值.
拓展题例
[例1] 设f(x)=ax2+bx+c,若f(1)=,问是否存在a、b、c∈R,使得不等式x2+≤f(x)≤2x2+2x+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解:由f(1)=,得a+b+c=.令x2+=2x2+2x+x=-1.
由f(x)≤2x2+2x+推得f(-1)≤,
由f(x)≥x2+推得f(-1)≥,
∴f(-1)=.
∴a-b+c=.故a+c=且b=1.
∴f(x)=ax2+x+-a.
依题意ax2+x+-a≥x2+对一切x∈R都成立,
∴a≠1且Δ=1-4(a-1)(2-a)≤0.
由a-1>0得a=.
∴f(x)=x2+x+1.
证明如下:x2+x+1-2x2-2x-=-x2-x-=-(x+1)2≤0.
∴x2+x+1≤2x2+2x+对x∈R都成立.
∴存在实数a=,b=1,c=1,使得不等式x2+≤f(x)≤2x2+2x+对一切x∈R都成立.
[例2] 已知二次函数y=ax2+2bx+c,其中a>b>c且a+b+c=0.
(1)求证:此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相异的两个点.
(2)设函数图象截x轴所得线段的长为l,求证:<l<2.
证明:(1)由a+b+c=0得b=-(a+c).
Δ=(2b)2-4ac=4(a+c)2-4ac
=4(a2+ac+c2)=4[(a+)2+c2]>0.
故此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相异的两点.
(2)∵a+b+c=0且a>b>c,
∴a>0,c<0.
由a>b得a>-(a+c),
∴>-2.
由b>c得-(a+c)>c,
∴<-.
∴-2<<-.
l=|x1-x2|=.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知l∈(,2).
1.在解不等式时,要注意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4.不等式应用的特点是:(1)问题的背景是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物价、税收、销售、市场、信息”等,题目往往篇幅较长;(2)建立函数模型常见的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以及y=ax+(a>0,b>0)、y=ax2+、y=k(a+b)x·(c-ax)(d-bx)”的形式.
3.建立不等式的主要途径有:利用问题的几何意义;利用判别式;利用函数的有界性;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均值不等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