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3893  293901  293907  293911  293917  293919  293923  293929  293931  293937  293943  293947  293949  293953  293959  293961  293967  293971  293973  293977  293979  293983  293985  293987  293988  293989  293991  293992  293993  293995  293997  294001  294003  294007  294009  294013  294019  294021  294027  294031  294033  294037  294043  294049  294051  294057  294061  294063  294069  294073  294079  294087  447090 

3.(2005年启东市第二次调研)设P1()、P2(-,-),M是双曲线y=上位于第一象限的点,对于命题①|MP2|-|MP1|=2;②以线段MP1为直径的圆与圆x2+y2=2相切;③存在常数b,使得M到直线y=-x+b的距离等于|MP1|.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

解析:由双曲线定义可知①正确,②画图由题意可知正确,③由距离公式及|MP1|可知正确.

答案:①②③

试题详情

2.已知F1(-3,0)、F2(3,0)是椭圆+=1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点,当∠F1PF2时,△F1PF2的面积最大,则有

A.m=12,n=3                        B.m=24,n=6

C.m=6,n=                        D.m=12,n=6

解析:由条件求出椭圆方程即得m=12,n=3.

答案:A

试题详情

1.(2005年北京东城区目标检测)以正方形ABCD的相对顶点AC为焦点的椭圆,恰好过正方形四边的中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

解析:建立坐标系,设出椭圆方程,由条件求出椭圆方程,可得e=.

答案:D

试题详情

5.(2004年春季北京)若直线mx+ny-3=0与圆x2+y2=3没有公共点,则mn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以(mn)为点P的坐标,过点P的一条直线与椭圆+=1的公共点有____________个.

解析:将直线mx+ny-3=0变形代入圆方程x2+y2=3,消去x,得

(m2+n2)y2-6ny+9-3m2=0.

Δ<0得m2+n2<3.

mn不同时为零,

∴0<m2+n2<3.

由0<m2+n2<3,可知|n|<,|m|<

再由椭圆方程a=b=可知公共点有2个.

答案:0<m2+n2<3  2

●典例剖析

[例1] (2005年春季北京,18)如图,O为坐标原点,直线l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b(a>0,b≠0),且交抛物线y2=2px(p>0)于M(x1y1),N(x2y2)两点.

(1)写出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

(2)证明:+=

(3)当a=2p时,求∠MON的大小.

剖析:易知直线l的方程为+=1,欲证+=,即求的值,为此只需求直线l与抛物线y2=2px交点的纵坐标.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y1+y2y1y2的值,进而证得+=.由·=0易得∠MON=90°.亦可由kOM·kON=-1求得∠MON=90°.

(1)解: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为+=1.                                  ①

(2)证明:由①及y2=2px消去x可得by2+2pay-2pab=0.                      ②

MN的纵坐标y1y2为②的两个根,故y1+y2=y1y2=-2pa.

所以+===.

(3)解:设直线OMON的斜率分别为k1k2

k1=k2=.

a=2p时,由(2)知,y1y2=-2pa=-4p2

y12=2px1y22=2px2,相乘得(y1y2)2=4p2x1x2

x1x2===4p2

因此k1k2===-1.

所以OMON,即∠MON=90°.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抛物线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 (2005年黄冈高三调研考题)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1(a>b>0),双曲线=1的两条渐近线为l1l2,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使ll1,又ll2交于P点,设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由上至下依次为AB.(如下图)

(1)当l1l2夹角为60°,双曲线的焦距为4时,求椭圆C的方程;

(2)当=λ时,求λ的最大值.

剖析:(1)求椭圆方程即求ab的值,由l1l2的夹角为60°易得=,由双曲线的距离为4易得a2+b2=4,进而可求得ab.

(2)由=λ,欲求λ的最大值,需求AP的坐标,而Pll1的交点,故需求l的方程.将ll2的方程联立可求得P的坐标,进而可求得点A的坐标.将A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λ的最大值.

解:(1)∵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x,两渐近线夹角为60°,

<1,

∴∠POx=30°,即=tan30°=.

a=b.

a2+b2=4,

a2=3,b2=1.

故椭圆C的方程为+y2=1.

(2)由已知ly=(xc),与y=x解得P(),

=λA().

A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

(c2+λa2)2+λ2a4=(1+λ)2a2c2.

∴(e2+λ)2+λ2=e2(1+λ)2.

λ2==-[(2-e2)+]+3≤3-2.

λ的最大值为-1.

评述:本题考查了椭圆、双曲线的基础知识,及向量、定比分点公式、重要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难点是通过恒等变形,利用重要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思想.本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道好题.

[例3] 设椭圆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e=,已知点P(0,)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求这个椭圆方程,并求椭圆上到点P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坐标.

剖析:设椭圆方程为+=1,由e=知椭圆方程可化为x2+4y2=4b2,然后将距离转化为y的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中含有一个参数b,在判定距离有最大值的过程中,要讨论y=-是否在y的取值范围内,最后求出椭圆方程和P点坐标.

解法一:设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1,其中ab>0待定.

e2===1-()2可知===,即a=2b.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的距离为d,则d2=x2+(y)2=a2(1-)+y2-3y+= 4b2-3y2-3y+=-3(y+)2+4b2+3,其中-byb.

如果b,则当y=-b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b+)2,由此得b=,与b矛盾.

因此必有b成立,于是当y=-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4b2+3,由此可得b=1,a=2.

故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y2=1.

y=-及求得的椭圆方程可得,椭圆上的点(-,-),点(,-)到点P的距离都是.

解法二:根据题设条件,设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其中ab>0待定,0≤θ<2π,
 
x=acosθ

y=bsinθ

e=

a=2b.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的距离为d,则

d2=x2+(y)2=a2cos2θ+(bsinθ)2=-3b2·(sinθ+)2+4b2+3.

如果>1,即b,则当sinθ=-1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b+) 2,由此得b=,与b矛盾.

因此必有≤1成立,于是当sinθ=-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4b2+3.

由此得b=1,a=2.所以椭圆参数方程为
 
                   x=2cosθ

y=sinθ.

消去参数得+y2=1,由sinθ=,cosθ知椭圆上的点(-,-),(,-)到P点的距离都是.

评述:本题体现了解析几何与函数、三角知识的横向联系,解答中要注意讨论.

深化拓展  

根据图形的几何性质,以P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圆,圆与椭圆相切时,切点与P的距离为,此时的椭圆和切点即为所求.读者不妨一试.

提示:由
 
      x2+(y)2=7,

x2+4y2=4b2

得3y2+3y=4b2-7,

Δ=0得b2=1,

即椭圆方程为x2+4y2=4.

所求点为(-,-)、(,-).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试题详情

4.(2005年春季上海,7)双曲线9x2-16y2=1的焦距是____________.

解析:将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1.∴a2=b2=

c2=a2+b2=+=.

c=,2c=.

答案:

试题详情

3.若点(xy)在椭圆4x2+y2=4上,则的最小值为

A.1                                B.-1

C.-                          D.以上都不对

解析: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的点与定点(2,0)连线的斜率.显然直线与椭圆相切时取得最值,设直线y=k(x-2)代入椭圆方程(4+k2)x2-4k2x+4k2-4=0.

Δ=0,k.

kmin=-.

答案:C

试题详情

2.到两定点A(0,0),B(3,4)距离之和为5的点的轨迹是

A.椭圆                         B.AB所在直线

C.线段AB                           D.无轨迹

解析:数形结合易知动点的轨迹是线段ABy=x,其中0≤x≤3.

答案:C

试题详情

1.(2005年春季北京,5)设abc≠0,“ac>0”是“曲线ax2+by2=c为椭圆”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ac>0曲线ax2+by2=c为椭圆.

反之成立.

答案:B

试题详情

8.7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知识梳理

解析几何是联系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它本身侧重于形象思维、推理运算和数形结合,综合了代数、三角、几何、向量等知识.反映在解题上,就是根据曲线的几何特征准确地转换为代数形式,根据方程画出图形,研究几何性质.学习时应熟练掌握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参数的思想、分类与转化的思想等,以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

(1)确定曲线方程,实质是求某几何量的值;含参数系数的曲线方程或变化运动中的圆锥曲线的主要问题是定值、最值、最值范围问题,这些问题的求解都离不开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解题思想方法.有时题设设计的非常隐蔽,这就要求认真审题,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作为解题突破口.

(2)解析几何也可以与数学其他知识相联系,这种综合一般比较直观,在解题时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多面性,能够顺利进行转化,即从一知识转化为另一知识.

(3)解析几何与其他学科或实际问题的综合,主要体现在用解析几何知识去解有关知识,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建立坐标系,建立所研究曲线的方程,并通过方程求解来回答实际问题.在这一类问题中“实际量”与“数学量”的转化是易出错的地方,这是因为在坐标系中的量是“数量”,不仅有大小还有符号.

●点击双基

试题详情

0.0022v2+6274.3275-17.4375=0,

解得v≈19.44 m/s或v≈86.88 m/s.

v≈86.88 m/s,则x=156.246 m,与题目不符,

v≈19.44 m/s,符合题意,为所求解.

v≈19.44 m/s=69.984 km/h≈70 km/h.

答:骑手沿跑道飞出时的速度应为70 km/h.

评述:本题直接构造yx的函数解析式很困难,应引入适当的参数(时间t)作媒介,再研究xy是怎样随参数变化而变化的,问题往往就容易解决了.这种辅助变量的引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题的简捷为原则.

[例2] ABC是我方三个炮兵阵地,AB正东6 km,CB正北偏西30°,相距4 km,P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处发现敌炮阵地的某种信号,由于BC两地比AP地远,因此4 s后,BC才同时发现这一信号,此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 km/s,A若炮击P地,求炮击的方位角.

解:如下图,以直线BAx轴,线段BA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则

B(-3,0)、A(3,0)、C(-5,2).

因为|PB|=|PC|,所以点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因为kBC=-BC中点D(-4,),

所以直线PD的方程为y=(x+4).                                 ①

又|PB|-|PA|=4,故P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右支上.

P(xy),则双曲线方程为=1(x≥0).                          ②

联立①②,得x=8,y=5

所以P(8,5).因此kPA==.

故炮击的方位角为北偏东30°.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