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4588  294596  294602  294606  294612  294614  294618  294624  294626  294632  294638  294642  294644  294648  294654  294656  294662  294666  294668  294672  294674  294678  294680  294682  294683  294684  294686  294687  294688  294690  294692  294696  294698  294702  294704  294708  294714  294716  294722  294726  294728  294732  294738  294744  294746  294752  294756  294758  294764  294768  294774  294782  447090 

25、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试题详情

24.“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巴黎公社的成立

  A.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是在历史条件成熟的形势下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试题详情

22.从下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年份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42
87,719
注: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试题详情

2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试题详情

20.《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试题详情

19.“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是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此后无论谁想建立专制独裁统治都会为人民所讨伐,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使复辟力量日益强大

试题详情

18.《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试题详情

17.《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试题详情

16.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某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法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